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43第一章MIS基础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1、能够正确把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涉及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2、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掌握和运用好管理科学、系统理论、数理知识、信息论、控制论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质量,培养决策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增强努力创新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及主要特征,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社会和技术挑战。教学重点: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介绍相关理论及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系统结构和面临的挑战。教学难点:1、系统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机系统和动态性特征。2、相关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系统结构。§1.1信息与系统1.1.1信息1、信息概念信息是信息科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量急剧膨胀,使整个人类社会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的利用和处理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信息这一术语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着不同的概念。“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对信息的定义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在管理科学领域中,通常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的一种数学形式,是一种有次序的符号排列,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信息能够提高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可以帮助人们制定工作计划。信息是对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信息化的实质:使信息这一信息社会的主导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利用信息是目的,推广信息技术是手段,信息化是实现目的的过程。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讯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根据这个定义,行驶着汽车的里程表上的数据不是信息,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了加速或减速的决策的那个数据才是信息。2、信息与数据图1.1数据产生的过程信息与数据是密切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者各有不同的含义。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例如文字、数字、图形、曲线等,其本身不能确切地给出具体含义。信息是由数据产生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数据加工得到的结果,是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一些数据,是进行决策的依据。因此,通常把数据经过加工后的结果称为信息,例如报表、账册、图纸等都是信息。从图1.1可以看出,数据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的结果。数据(Data)的概念: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信息和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由此可见,信息和数据是原料和产品的关系。与原料和产品的概念相似,一个系统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有层次的,低层信息对高层信息来说就是数据,例如,生产班组的统计员对生产情况表进行统计后,形成班组的日生产统计表,其中生产情况表是数据,日生产统计表是信息,它表明了生产班组的日生产情况,可供班组长决策使用;生产车间的统计员对各班组的日生产统计表进行统计汇总后形成车间生产统计表,可为车间主任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信息。那么,班组的日生产统计表又成为数据了,……。由此层层加工,前级信息总是后级信息的数据。图1.2一级的信息可能是另一级的数据3、信息分类信息的分类: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等;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4、信息的性质事实性前面讲过信息的概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信的知识”,通信是把信息用于事实。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的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值,既害别人也害自己。事实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维护信息的事实性,也就是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从而达到信息的可信性。(某电视机厂一例)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受、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可压缩性(不完全性)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概括以及综合,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压缩在实际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