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教案第一教时教材:向量目的:要求学生把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并能作一个向量与已知向量相等,依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过程:一、开场白:本P93(略)实例:老鼠由A向西北逃跑,猫在B处向东追去,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由于方向错了。二、提出题:平面对量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例:力、速度、加速度、冲量等留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分: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展代数运算、比拟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拟大小。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向量就成为一套优良通性的数学体系,用以讨论空间性质。2.向量的表示方法:1几何表示法:点—射线有向线段——具有肯定方向的线段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记作(留意起讫)2字母表示法:可表示为(印刷时用黑体字)P95例用1cm表示5nmail(海里)3.模的概念: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模是可以比拟大小的4.两个特别的向量:1零向量——长度(模)为0的向量,记作。的方向是任意的。留意与0的区分2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例: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温度”是否向量?答:不是。由于零上零下也只是大小之分。例:与是否同一向量?答:不是同一向量。例:有几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的大小是否相等?单位向量是否都相等?答:有很多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大小相等,单位向量不肯定相等。三、向量间的关系:1.平行向量:方向一样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记作:∥∥规定:与任一向量平行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一样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记作:=规定:=任两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一有向线段表示,与起点无关。3.共线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例:(P95)略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个)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四、小结:五、作业:P96练习习题5.1高中数学《平面对量》的教案篇2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对量的根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几何问题。过程:一、复习:1.实数与向量的积(强调:“模”与“方向”两点)2.三个运算定律(结合律,第一安排律,其次安排律)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平面对量的根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实质)二、例题1.当λZ时,验证:λ(+)=λ+λ证:当λ=0时,左边=0(+)=右边=0+0=安排律成立当λ为正整数时,令λ=n,则有:n(+)=(+)+(+)+…+(+)=++…+++++…+=n+n即λ为正整数时,安排律成立当为负整数时,令λ=n(n为正整数),有:n(+)=n[(+)]=n[()+()]=n()+n()=n+(n)=nn安排律仍成立综上所述,当λ为整数时,λ(+)=λ+λ恒成立。2.1kg的重物在两根细绳的支持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已知两细绳与水平线分别成30,60角,问两细绳各受到多大的力?解:将重力在两根细绳方向上分解,两细绳间夹角为901(kg)P1OP=60P2OP=30∴cos60=1=0.5(kg)cos30=1=0.87(kg)即两根细绳上承受的拉力分别为0.5kg和0.87kg。高中数学《平面对量》的教案篇3本章内容介绍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根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像、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根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对量及其运算的意义,学习这个平面对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对量的根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平面对量应用五局部内容.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本节从物理上的力和位移动身,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说明白向量与数量的区分,然后介绍了向量的一些根本概念.(让学生对整章有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第1课时2.1平面对量的实际背景及根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对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把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分.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力量的训练,培育学生熟悉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力量.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