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急性中毒的诊治(zhěnzhì)原则一.急性中毒是大量毒物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化学物质已达1000万种。而其中6-7万种与人们生活(shēnghuó)密切相关.掌握好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原则是有效救治急几天中毒的基础。二.急性中毒(zhòngdú)的流行病学每年急性中毒病例:美国(měiɡuó):220万,男49%,女51%法国:20万,男47%,女53%年龄构成比例分别为:小于14岁的60%和49%;14岁至49岁为30%和42%;大于50岁的为10%和9%。药物(yàowù)类中毒分别为42.8%和53.3%前五类药物为:镇痛类、抗抑郁类、镇静安眼类、毒品兴奋剂、酒精和醇类。非药物类中毒前五类为:工业品、农产品、家庭用品、有毒气体、化妆品。我国1994年1月至2007年9月汇总(huìzǒng)归纳:急性中毒病例:20岁至29岁为40.28%30岁至39岁为21.05%中毒病例主要为农民占20.24%其他职业依次为:待业19.82%、职工16.87%、学生13.87%、男女比例1:1.31。毒物种类以药物、酒精、一氧化碳、农药为主。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占57.8%口服中毒:占80.7%急性中毒死亡率:为2.06%死亡病例(bìnglì)中毒原因以农药、毒磨菇为主我院急诊近两年(2008-2010年)接诊中毒(zhòngdú)病人共1183例。其中酒精中毒(zhòngdú)708例,占59.8%一氧化碳中毒194例,占16.4%药物中毒192例,占16.2%有机磷农药中毒27例,占2.3%其他中毒62例,占5.3%中毒病例(bìnglì)男女比例:58%比42%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岁死亡5例。主要以农药中毒为主。三.毒物的吸收,代谢与中毒机制1.呼吸道:粉尘、烟雾、蒸气、气体等,速度较快,较胃肠道快20倍。2.消化道:吸收部位(bùwèi)在胃及肠道、以小肠为主。3.皮肤:粘膜吸收四.毒物的代谢(dàixiè)与排泄五.消化道是生活性中毒的吸收、排泄器官:⑴在急救中早期洗胃、导泻、利胆。⑵肾脏是毒物的排泄器官,因此保肾、利尿在抢救急性中毒中有重要(zhòngyào)意义。⑶肝脏是毒物在机体内代谢的重要器官,因此要进行保护肝功能。⑷尽快的效给氧则有利于素闻物的排除和保护组织细胞及大脑功能。六.中毒机制:1.直接刺激作用,强酸、强碱2.缺氧,CO、氰化物3.麻醉作用,有机溶机和吸入性麻醉药有强脂性。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4.抑制酶的活力,如有机磷农药(nóngyào)抑制胆碱酯酶。5.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6.受体的竟争,如阿托品可竟争和阻断毒碱受体中毒表现出胆碱能神经抑制现象。一.急性中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询问病史(bìnɡshǐ):1.明确中毒时间,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量.2.明确有关发疾病及中毒前后情况,3.明确现场救治的相关资料.4.认真分析中毒的临床表现:⑴皮肤粘膜灼伤;⑵发绀:亚硝酸盐中毒;⑶黄疸:CCL4,毒草(dúcǎo)、鱼胆中毒;⑷瞳孔扩大:阿托品;瞳孔缩小:有机磷、农药、吗啡中毒。(5).神经系统:昏迷(hūnmí):安眠、麻醉药;谵妄:阿托品、乙醇;肌纤维颤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6).呼吸系统:酒味:有机溶剂;苦杏仁味:氰化物;大蒜味:有机磷。(7).循环系统:心律失常:阿托品,洋地黄,夹竹桃,乌头碱;心脏骤停:直接作用于心肌的毒物;休克:(8).泌尿系统表现:肾中毒(zhòngdú)伴肾小管坏死:汞、苯酚、蛇毒;肾缺血:肾小管堵塞:(9).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出血。现代毒物(dúwù)检测技术1.放射性标记法:2.药代动力学模型3.纸层析分析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6.PCR技术二.实验室检查:1.毒物检验:可收集余毒物、容器、可疑食物和水样、以及含毒物的标本、呕吐物、第一次胃液、血、尿、便等送检。2.特异(tèyì)检验:如胆碱酯酶、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3.血常规:生化、EKG、血气分析、X线等。受累脏器损害的评估1.刺激性气体—损害呼吸系统,肺水肿,ARDS。2.窒息性气体—损害神经系统,脑水肿,MODS.3.四氯化碳、黄磷(huánɡlín)—损害消化系统,中毒性肝病.4.苯的氨基化合物—损害血液系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5.甲酚、苯酚、镉、铊、铅—损害泌尿系统,中毒性肾病.6.锑、砷、氯化钡、氟—损害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三.预后指标:危重: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休克、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