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观.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观.ppt

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浅析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观.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背景简介课题组成员组长:叶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成员:华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生;各区域推进性的地区负责人(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领导、专家);各实验学校的负责人;实验学校: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10多个省(市)中小学300多所,学生30多万名。实验研究过程探索性研究(1994年1月——1999年4月)观念体系的形成;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研究发展性(推广性)研究(1999年5月——2004年5月)进入到学校整体变革层面的研究“新基础教育”“新”在哪里?(理论和实践)(一)学校新教育观念系统的构建(新基础教育的理论框架——“三观”、“十性”)1、教育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性:(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特征)H:\21世纪时代新人特征.doc生命性(核心):学校教育与人生;尊重和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社会性:教育是基于人的社会化发展;重视学校、班级环境及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教育及影响2、学生发展观:“怎样培养学生”?潜在性:把学生的现在看做起点而不是终点,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主动性:差异性:3、教育活动观:“怎样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双边共时性(师生多向积极互动及在时空上的迎让)灵活结构性(教材、学法、课堂结构)动态生成性(核心)(资源性生成;过程性生成)综合渗透性(发挥学校、学科教育的整体功能,有机融合、渗透,从而产生综合的影响)(二)学校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构建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强调对生命的理解。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提升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中心”;“从关注少数尖子生发展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等五个层面的巨大转变。新基础教育的行动口号:(“四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示例及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2、生成教学资源(算法的多样化)3、捕捉、生成,推进教学“捕捉促生成”的有效策略(二)对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形态的几点认识3、符合现代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评价以及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4、问题与思考三、结语认识肤浅,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