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ppt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0年代文学与五四文学整体风貌的差异◎五四时期:新旧文学的争夺,文言与白话的对立三十年代文学: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的对立◎五四时期:抒情文体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成绩三十年代:叙事文体成就巨大◎文学的中心由旧都北京转移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文化大趋势30年代主要的文学思潮一、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为维持思想政治的统治,遏制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高涨,1929年,国民党在全国宣传会议上提出了“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倡导“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创办刊物,笼络文化人,公开宣称要打到“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以民族主义作为文学的中心意识,企图形成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参与者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傅彦长等。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1、“革命文学”的兴起背景: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上海聚集了一批参加过革命实际活动的作家和一批从日本回国的激进青年作家;苏联和日本文学思潮的影响。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由后期创造社(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等)和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等)成员首先提出。1928年1月,太阳社的成立,创办《太阳月刊》,与创造社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同时发表关于革命文学的文章,明确提出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任务。2、“左联”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鲁迅、冯雪峰等4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制定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把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成立后,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提倡和实践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左联自动解散。三、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作家和民主主义作家的文艺观1.代表人物:梁实秋、沈从文、朱光潜2.主张:以不同于左翼作家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会,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不赞成文艺直接为政治服务,认为文艺是独立的,强调文艺对人性的改造熏陶。他们的文艺思想承传了五四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但与当时左翼革命文学所理解的中国现实政治需求有一定距离。3.梁实秋的文艺观基本主张:人性论、理性节制情感(欲望)、天才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天才的创造。————梁实秋梁实秋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提出以人性为核心的文学标准,以古典的节制为美学追求。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节欲的人性论。梁实秋强调人性的普遍性,否认文学的阶级性,提倡天才论,遭到左联文艺家的批判。讨论:1.如何理解和评价梁实秋宣传的人性论?2.文学是否具有阶级性?4.沈从文的文艺观反对文学商业化和政治化,书写理想人性,提倡生命的尊严,重建民族品格。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主要是一种风格批评,整体感悟和精确点评相结合。讨论:如何评价沈从文的文艺观念?30年代的文学论争1.革命文学论争1928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1928-1930左翼作家鲁迅等与新月派梁实秋3.关于“三民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论争1929-1931国民党阵营与左翼文化阵营4、关于“文艺大众化论争”1930-1934瞿秋白与茅盾、鲁迅等5.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1931年底-1932左翼作家鲁迅、瞿秋白等与“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6.京派与海派之争沈从文、鲁迅等人的意见。鲁迅: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7.两个口号的论争周扬等的意见鲁迅、茅盾等的意见一、革命文学论争二、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三、关于“三民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论争四、关于“文艺大众化论争”五、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1)五、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2)六、京派与海派之争七、两个口号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