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三导学案优选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鱼我所欲也三导学案优选版.doc

鱼我所欲也三导学案优选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鱼我所欲也(三)课型:反馈编号:09031班级:___________学习小组:____________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能记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2、能写出重点语句的翻译;3、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理解性默写(7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6、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二、重点字词解释:(1空1分,共33分)1.二者不可得兼()2.故不为苟得也。()()()3.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一箪食,一豆羹()()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乡为身死而不受()()1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重点语句翻译(14分)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8.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四、课文理解(19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的心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人的本心是什么?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9、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10、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11、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1)(2)1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1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14、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五、中考题演练(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