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常用版).doc

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21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和指令性教学文件,也是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文件、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我院实际情况,现对2021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坚持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2、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3、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4、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方向,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我院办学特色。5、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课内、课外、校外三个课堂,培养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个性和特长。6、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工作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度,专业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品质培养;重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提供健康的体魄。三、基本要求1、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中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2、理论知识以“适用、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要求与学生专业职业证书考证相结合。3、高职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主体的作用,利用企业的项目、环境、人才、设备等优势,实施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各专业要切实做好校内“2”年的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科学地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中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坚决杜绝简单压缩课程的行为。学生在校内“2”年学习期间,必须达到本专业应知、应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1”年的教学环节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充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50%。各专业应在第一学期安排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参观或实习等,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专业。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按一体化、项目化要求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按一体化、项目化、研讨式等方式组织教学和教学评价。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强化训练。强化专业实习和生产性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基于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生产任务中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5、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按项目化方式确定实验和实训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重组实验和实训内容。设立实验实训专用周,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6、加强外语教学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条件成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