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doc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实验区名称面向“长三角”的机械类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实验区负责人王贵成学校名称江苏大学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申报日期2008.6教育部财政部制二○○八年四月填写要求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3.“所属类别”请填写:创业教育、软件工程、文科、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4.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1日。1、实验区基本情况实验区名称面向“长三角”的机械类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所属类别创业教育建立时间2004年实验区负责人姓名王贵成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55.8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博导/教务处处长联系电话(手机)13505288921电子邮箱wgch@ujs.edu.cn传真0511-88780041通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邮编212013实验区前期工作基础江苏大学的主体是原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的江苏理工大学,其前身为1960年由东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和排灌机械等专业组建而成的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一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其工程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江苏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之一,是江苏省2003年首批遴选的品牌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其所依托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7年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建设学科。江苏省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教育大省。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苏要实施“科教兴省”等五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率先”,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现代工程技术理论和管理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江苏大学地处世界制造业中心——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以培养“面向江苏、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长期以来,学校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面向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业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围绕实验主题已经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如下:首先,我校于1997年开始对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两期制、预分配”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在机械部部属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课题负责人王贵成教授承担了江苏省普通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机械类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机械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省级鉴定,得到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奠定了深入开展本项目研究的工作基础;其次,我校建有居国内前列、华东一流的校工业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我们完成的《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大学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集团)有长期良好的协作关系,为机械类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我们深入开展了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群(2002年)、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群(2004年)均获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奖;《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于200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和《基于大工程理念“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江苏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机械类专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素材及研究物化成果,也为本选题的系统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指导思想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主动适应“长三角”地区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多样、素质综合”、具备较强创业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制造业企业(集团)生产和管理的高素质“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标,其实验内涵及核心内容为: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胆借鉴国外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致力于构建“知识复合型、能力多样型、素质综合型”,具备较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