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为学 (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6.为学 (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6.为学(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精品】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材料包(教案)鲁教版6.为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虚词,精确地直译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文中借事说理的论证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章宗旨,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学重点】掌握文中虚词的意思,背诵全文。【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求、交流。【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懂得了理想的重要,明白了奉献的美好,知道了人生要有目标,那在学习上又该当怎样做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经过一篇古文一同探求一下吧!二、全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将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2)先生默读,借助书下的注释,理解文章大概意思。2.作者介绍。彭端淑:字乐鑫,号仪一。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同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鹤堂文集》,议论小品文《为学——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3.生字学习。师范写,生仿写,并组词。鄙:边鄙,鄙人;曰:子曰,美其名曰;恃:自恃,才高气傲;乎:傻乎乎,得意忘形;僧:僧门,僧侣;吾:吾辈,支枝梧吾。4.词语理解。(1)为学:做学问。(2)去:距离。(3)鄙:边界。(4)语:对……说。(5)何恃:凭甚么。(6)钵: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7)之:到……去。(8)犹:仍然,还。三、精读领悟1.再次朗诵课文,考虑从文章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讲了一个甚么道理?(开篇提出了全文的次要观点,阐明了做学问的难易是由做与不做来区分的。)2.如果把这一段的两句话换一下地位,先讲“为学”,再讲“天下事”好不好?请你说一说理由。(“天下事”是大范围,而“为学”是小范围,应按照从大到小的按次来说;另外在作文时重点常常放在后面,所以不好。)3.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两个和尚的故事,借此阐明了甚么道理?(只需亲自去做,就会成功,如果不去做,那么在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成功。)4.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两次“子何恃而往”,这两次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前一个是普通的发问,富和尚讯问穷和尚要怎样去,而后一个是一种轻蔑的语气,在说我这么富有都去不了,你仅仅有一瓶一钵凭甚么去!)5.同桌讨论,这篇文章中的两个和尚并不是去求学的,而是要做甚么?(去南海。)6.小组讨论:他们去南海的事情跟求学有关系吗?相通的地方又表如今哪里呢?(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于本人的努力而不是外在的条件,这一点跟求学是一样的。)7.最初一段起到了甚么作用?(对文中例举的故事做一个总结,同时起到了呼应开头的作用。)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上,我们经过合作简单的了解了白话文,并理解了本文所表达的意思,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学习的道路上仅仅立下目标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之奋斗、努力,这样才能将难的事情变成简单的事情,毕竟才会获得成功。五、课堂练习1.形近字组词鄙()恃()墙()诗()2.解释词语。(1)去:()(2)鄙:()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6.为学贫僧:一瓶一钵富僧:欲买舟而下,富者有惭色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教学反思】《为学》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白话文,本文是典型的借事喻理的文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重在让先生从读中感悟并明白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即:学习跟做事一样,没有甚么难易之分,只需用不用心,肯不肯学的区别。在这节课上教师重在引导先生本人感悟,而不是教给先生其中的宗旨。并且这是先生第一次接触到白话文,要避免讲的枯燥无味,要让先生爱上这类简洁的言语,为以后学习白话文打下基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