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细菌的感染.ppt

细菌的感染.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基本概念二、细菌感染三因素(一).致病菌(二).宿主(三).环境三、细菌的致病作用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毒力是量的概念,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ID50)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invasiveness)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定植、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在感染早期或初始阶段起关键作用。a.粘附因子(adhesivefactor)大多数细菌表面具有有粘附作用的特殊结构及相关物质,这些表层结构或组分称为粘附因子或粘附素(adhesin)。粘附是细菌与宿主细胞接触、定植、引起感染的第一步b.侵袭机制粘附是细菌侵袭的第一步,病原菌的进一步入侵还有其他机制,其关键是抵抗、逃避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LansingM.Prescottetal.Microbiology,5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2002:p920毒素(toxin)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外毒素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由脂类A决定2、细菌侵入的数量四、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经粘膜感染:呼吸道(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消化道—粪口途径(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泌尿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淋球菌、梅毒螺旋体等)经皮肤感染:如破伤风梭菌、致病性葡萄球菌性接触:如淋病奈瑟菌,性传播疾病(STD)多途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二)内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如感染过潜伏下来的细菌引起的重新感染)。内源性感染已成为临床细菌感染中的常见病,是细菌感染的新动向,也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现象之一。病原菌侵入机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两者作用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决定着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临床感染类型:带菌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侵入的病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是传染源。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传染病)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带菌状态(carrierstate):在感染后,病原菌未被完全清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即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根据病情缓急可分为:1.急性感染(acuteinfection)2.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1.局部感染(localinfection):痈、伤口化脓2.全身感染(systemicinfection):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