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之《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找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想一想:炼字的困难之处在什么地方?炼字该如何“炼”?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郭老改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拓展训练:炼字“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