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去语法化_评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_去语法化_评介.doc

_去语法化_评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5月第43卷第3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May2011Vol.43No.3去语法化评介MurielNorde.2009.Degrammaticalization.Oxford:OUP.xvi+270pp.单向性是语法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也是语法化研究中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作为单向性反例的去语法化(degrammaticalization)的研究却一直受冷落,甚至连这一概念的提出者Lehmann本人也否认该现象的存在(Lehmann1982/199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语言研究证实了去语法化现象的存在,即语法化具有逆向演化的情形,人们逐渐认识到单向性只不过是一种强烈的倾向,而非绝对的原则。这样一来,去语法化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演化形式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书是阿姆斯特丹大学MurielNorde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去语法化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全书对去语法化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语言演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1.内容简介本书共有7章,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1)语法化的单向性假说(第2章);(2)去语法化的定义与分类(第36章)。第1章引言。本章介绍去语法化的理论基础。作者指出,语法化、去语法化和词汇化三者虽属于不同现象,但却相互联系。语法化与去语法化的可比性更强,二者都是基于语篇的渐变过程,都是类推和重新分析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种相似性,本书去语法化理论框架的构建主要是以语法化的相关体系为参照的。根据Hopper&Traugott(2003)假定的语法性连续统(实义词>语法词>附着形式>屈折词缀>(零形式)),去语法化是沿该连续统从右到左的逆向演化(具体分析见第2章)。去语法化过程具有可选择性,它可能只经历连续统中的一个步骤或跨越中间的一些步骤,如保加利亚语中的neto469从不定代词到名词的演化和北瑞典语b从前缀到实义词的演化。本章后半部分探讨了语法化研究的方法。语法化强调内部重构(internalreconstruction)的方法。但作者指出,在某些孤立语(isolatinglanguages)中今天的形态不是昨天的句法(P.38),因为昨天的句法可能被学习者重新定序或由于形素受到限制而导致屈折特征的变化或丢失。本章最后以罗曼语后缀mente为例,阐释了语法化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历时考察中的地位,并进一步论证了语言历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第2章单向性假设。单向性是语言单位沿语法连续统从词汇极向语法极的演化,是对语法化演化方向的限制。因而,语法化和去语法化研究都不能回避单向性问题。连续统和循环是语言演化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斜坡是语言单位从实义词到屈折词缀的渐进过渡,是单维的。而循环则是从多个角度考察语言演化,强调历时变化的协同性,如语法化中主要语法化(词类变化)和次要语法化(形态、语音等变化)的同时演化。作者在探讨所谓语法化不可逆的观点时,讨论了不同语言层面的单向性变化,包括去语义化、去范畴化、单词化(univerbation)、语音磨损和主观化。去语义化的一个重要例证是时间源于对空间的概念化,如介词before、end的时间义派生于其空间义。但也存在少数用时间概念化空间的情况,如lightyear(指距离)等。去范畴化将导致语言单位语篇自主性的减弱(如名词thanks>介词thanksto)和形态句法特征的丧失(如onthetop中的top)。作者还提到去范畴化的反向形式,即再范畴化(如amust、downed等),它是去语法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音磨损主要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与之对应的语音强化(phoneticstrengthening)是去语法化的参数之一。但主观性不是语法化和去语法化特有的,因而不能作为其诊断性特征。本章后半部分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语言演化方向的倾向性问题。作者认为,功能学派基于使用的解释完全源自语言外部,能较好地把握语言不同阶段的变异情况;而生成学派的解释纯粹怯镅阅诓康?因而对语言变化毫无解释力。所以,以上两种解释是互补的。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演化方向的倾向性是基于心理学启动效应(priming)的非对称性。作者认为这种解释是最有前途的。第3章去语法化的定义。去语法化不同于再语法化(regrammaticalization)和反语法化(anti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