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 (2).ppt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苯酚 (2).ppt

苯酚(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2.教材分析技能目标:(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与用途,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2)理解苯基与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苯酚特性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给学生一个科研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2)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2.3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难点:苯酚与乙醇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1)认知情况:学生已经学过了苯,甲苯,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对官能团的决定作用已有深刻的理解,对官能团和烃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2)技能状况:高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趋于成熟,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秉着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依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我着重采用了如下方法:(1)问题探究法: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引出。(2)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1)在实验观察中学习(2)在类比中学习(3)在合作中学习1.苯酚的物理性质(状态、熔点、溶解性)若何?怎样证明?2.酚和醇都有羟基,猜想其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证明酚的弱酸性?3.为什么色泽变红?是空气中什么成分让其变红?怎么证明?4.课本54页实验3-4中为什么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若改变滴加顺序什么现象?1、本节实验教学中所用苯酚、溴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气味很大,有毒,散发在空气中容易造成污染;本节实验多为滴加实验,操作简单、现象较明显,药品用量较少,针对以上特点,我特采用药房里废旧的小药瓶代替试管实验。在相对密闭的小瓶里实验能减少污染,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科学素养。2、在书中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实验、或改变药品的滴加顺序,使苯酚的性质更加完善。3、每作完一组实验都将小瓶挂在自制的小树上,做成各小组的“实验树”。其目的是有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好的创意小树会增加美感,事实上“实验树”就是知识树。2、验证苯酚的弱酸性-----在苯酚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并分别向苯酚钠溶液里滴加盐酸和通入二氧化碳。(证明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3、验证苯酚发生的氧化反应-----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分别加入苯酚、向熔融的苯酚中通入氧气4、验证苯酚的显色反应----向FeCl3溶液中滴加苯酚7.板书设计这次设计实验亮点(1)通过增加一颗直观而新颖的“实验树”,使学生对苯酚的性质形成完整成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课堂上体验到创造美的快乐,真正感悟到美在化学、化学真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用学生身边的废旧药瓶代替试管实验,拉近了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距离。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同时也让实验的安全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3)把基本的科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有效地挖掘、运用教材进行德、智、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在中学生成人阶段,化学课堂也是“诚信”教育的课堂。学会倾听、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分组合作型的实验探究,汇报结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设计目的。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