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试验探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验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试验探究.ppt

试验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试验探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①同周期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③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④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⑤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⑥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⑦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⑧通过原电池的正、负极判定;⑨通过电解池阴极放电顺序判定。④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⑤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Br2+2KI2KBr+I2;⑥相互化合后的价态:如S+O2SO2,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⑦其他:如2Cu+SCu2S,Cu+Cl2CuCl2,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特别提醒实验设计的要求:①安全易做;②原料经济、常见;③现象明显、独特;④方案恰当、合理。答案开放实验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的条理有序性、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方案一:用Mg条和Al丝分别与盐酸反应,观察其反应速率的快慢。方案二:用Mg条和Al丝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反应,能与碱溶液反应者为两性,金属性比较弱。方案三:分别向AlCl3溶液、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其沉淀及其溶解情况。方案四:将Mg条和Al丝靠在一起,插入稀HCl中,观察其气泡产生的情况。【实验探究2】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2)实验用品:仪器:,药品:。(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4)实验结论:。(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6)请你补充两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解析该题综合性很强,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并且以实验方案设计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解答该题要认真审题,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系统分析,填出(3)表中内容。再结合实验要求,得出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仪器,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分析(5)。该题中的实验对第三周期的元素进行了实验探究,但没有涉及Si和P两种元素,结合Si、P两元素在第三周期的位置和其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非金属性的递变。可利用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或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的水解程度等方法。答案(1)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mol/L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4)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5)Na、Mg、Al、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6)方案一:测定0.1mol/L的Na2SiO3、Na3PO4的pH,由此判断两种盐溶液的水解能力,得出硅酸、磷酸两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方案二: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实验探究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和;(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名称是,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解析根据题给①~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首先推出它们分别是:①为氮,②为氟,③为镁,④为铝,⑤为硅,⑥为硫,⑦为氯,⑧为氩,⑨为钾,⑩为溴,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所提问题。答案(1)SiAr(2)KF(3)铝2Al(OH)3+3H2SO4Al2(SO4)3+6H2OAl(OH)3+KOHKAlO2+2H2O(4)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