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鞍山市现代服务学校电子教案时间:2015——2016下学期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心理学任课教师:李威授课专业:学前授课班级:1701、1702教材全称编者出版社幼儿教育心理学姚海林、郭芳芳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幼儿教育心理学总学时:48编写说明参照校内实际进行教案内容:第七章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教学目的1、明确"认知、智力、知识、智育"几个关键词的概念。2、掌握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3、掌握智商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教学重难点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及智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教学时数:10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运动技能对幼儿具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内容(出示预习提纲)1、认知的概念?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3、在幼儿阶段,智育的目标是什么?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怎样?5、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在教学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遗忘?6、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幼儿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应该给予什么建议,可通过哪些方法治疗?(三)讲授过程1、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7岁)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3、在幼儿阶段,智商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4、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简单来说归纳为三个环节):(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那么,根据这个规律,防止遗忘的方法是取决于正确的复习。而复习的方法可通过如下途径:A、.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正确分配学习时间;C、复习方法应多样化;D、反复地阅读和尝试重现相结合。6、对幼儿的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有效措施有:A、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B、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力C、培养幼儿注意力D、培养幼儿忘记力E、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注意不稳定、易转移方法:发展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意性,具体措施如:A、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B、学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C、积极的思维活动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所以提问的方式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注意的有意性;D、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本章作业:预习提纲中的2、5、6、7条教学后记:本章知识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仔细,课堂气氛较好,互动也较多;同时,教师也举了很多实例,例如:讲到感知觉时,我引用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讲到注意时,我提问了"人能否一目十行";讲到思维时,引用了"础润而知雨,月晕而知风"等实例,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从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是可以的。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教学目的1、明确"道德规范、品德"几个关键词的概念。2、掌握幼儿形成社会规范的的过程。3、掌握德育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教学重难点社会规范形成的过程及德育的心理依据有效措施。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教学时数: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一、社会规范及其意义、作用1、社会规范的含义: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或家庭规范、学校规范等,都是各种类型的社会规范。2、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1)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2)有助于幼儿社会化的顺利完成(3)有助于幼儿将来人格的构建二、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一)、社会规范的接受的含义:社会规范的接受是指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并实际做出相应的行为的过程。(二)、品德1、含义:品德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2、品德含义的理解(1)品德是以社会道德规范的接受为前提(2)品德与稳定的规范行为紧密相联(3)品德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第二节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应形成的规范行为一、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一)积极、健全的自我意识(二)尊重家人,待人热情有礼貌(三)热爱老师和幼儿园,与同伴友爱互助(四)热爱大自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二、幼儿应形成的规范行为(一)与自我相关的规范行为(二)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