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国论》复习学案六国论》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3.领悟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3.领悟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二.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明达而精湛的政治见解学习难点:三.学习难点:梳理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意义和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梳理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意义和用法;四.了解常识:了解常识:1.走近作者走近作者:1.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成集就叫做《嘉祐集》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2.、写作背景、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3.解题:“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是散文的一种文体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五.预习要求: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1.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自译课文2.读通大意读通大意,2.读通大意,领悟说理严谨的方法六.基础训练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率赂秦耶(..抱薪救火().洎牧(.))思厥先祖父(.)暴霜露(.)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以谗诛(.))燕赵之君().革灭殆尽(.胜负之数(.))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找出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找出活用字(1)李牧连却之((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其实百倍(其实(2)思厥先祖父祖父(祖父(3)至于颠覆颠覆,理固宜然(颠覆(4)可谓智力智力孤危(智力(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故事6.特殊句式(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后秦击赵者再((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5)赵尝五战于秦(七.课文研习))))))))))(6)其势弱于秦()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2、课文第二、三段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论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课文的第四、第五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八.合作探究:1、本文的论证虽然周密,但有些说理却欠妥当,你能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吗?这样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2.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同步达纲练习】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洎(jí)牧以谗诛当(dāng)于秦相较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为(wéi)国者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郑?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②③④读音都相同,①②③意义互不相同。D.①②与③④读音相同,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