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材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异。【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预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说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⑴同桌对读生字词。⑵抽读生字卡,师正音。2、导学课文,理解字词:⑴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点朗读: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发问。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总结学法。⑵用一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能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析字形,写生字1、先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先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先生鉴赏。四、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说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响,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说话激发学习兴味。2、合作学习提示:⑴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甚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⑵你在学习中有甚么成绩,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⑶经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甚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⑴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⑶感情朗读。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按次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按次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按次了。下方,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周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去。师读生听:午后一点摆布,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构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响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按次来描写潮水的;捉住了大潮的声响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宏伟壮观。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绪引导,背诵壮观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味。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同感遭到潮水越来越近,声响(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骄傲,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2、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浏览课文的时分,还挺留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我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残缺,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迟滞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甚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逝在()的地方。(先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教学反思上完《观潮》这一课后,我在思想上很深的启发和感受。认真反思,确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我想这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对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有新的打破。《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言语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领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次要表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一、先生为主体的认识表现得非常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先生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表现了以人为本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