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境障碍的临床和研究进展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情感心境障碍的临床和研究进展培训课件.ppt

情感心境障碍的临床和研究进展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情感心境障碍的临床和研究进展教授内容第一部分全球疾病负担:伴残生命年(YLD)*抑郁的负担-$437亿(90年美国)一、概述情感性障碍的分类(CCMD-3)情感性障碍的分类心境障碍的不同病程表现双相情感障碍历史沿革:流行病学二、病因病机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神经生化研究(NE)神经生化研究(5-HT)神经生化研究(DA)单胺神经递质在抑郁症中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化研究(GABA)单胺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假说神经内分泌研究脑电和影像学改变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症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模式三、临床表现抑郁症(1)抑郁症(2)抑郁症(3)抑郁症(4)躁狂发作(1)躁狂发作(2)躁狂发作(3)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四、病程与预后病程预后五、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诊断(1)诊断(2)症状评定量表鉴别诊断(1)鉴别诊断(2)鉴别诊断(3)鉴别诊断(4)六、抑郁症治疗治疗目标抑郁症治疗大药房抗抑郁药分类药物选择的依据抗抑郁药各种作用的时程70%维持治疗——必要?维持治疗方案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躁狂发作治疗双相障碍的几个问题共同问题(二)共同问题(三)一、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出率低:1)BPD首发年龄多在15~20岁,而确诊在25~30岁,诊断延误10年左右;2)平均发作三次或三名精神科医生才能明确诊断;误诊原因分析1、对BPD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认识上的差异不仅造成流行学资料差异巨大,同样也是低诊出率和高误诊率的原因之一.如:DSM-3中的UP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为10~25%、BPD为1.3~2.6%;而另有报道在精神病人中UPD:BPD=10:1,两者相差悬殊.Szadoczky,Angst:BPD终生患病率为5.1%~7.8%.Akiskal:UPD:BPD=1:1.2、首次发作为抑郁的,极易被误诊:BPD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者人数十倍于以躁狂发作起病者.3、对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认识不足,甚至误认为正常境遇性心境变化(包括医者和患者),故BP-2型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躁狂发作的正确认识.要充分认识躁狂发作连续谱:心境正常——情感旺盛气质——境遇性情感高涨——躁狂发作。4、DSM-4诊断标准中,对轻躁狂诊断过严,规定需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4天,实际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多为1-3天.5、对各种抗抑郁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归属不明,对自然转相和治疗性转相两者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鉴别困难.ICD-10、DSM-4对此诊断归属缺乏明确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将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划归为双相.6、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常被与之共患的其它精神障碍,如焦虑、分裂样症状、儿童行为障碍等所掩盖,造成双相抑郁误诊.双相障碍的治疗问题双相障碍的治疗问题双相障碍的治疗问题双相障碍的治疗问题单用/联用抗精神病药:适应症1.伴精神病性特征者2.双相障碍:躁狂/抑郁/混合3.快速循环发作4.难治性病例:难治抑郁/难治躁狂等5.抑郁性木僵6.其他:伴严重激越或攻击行为者—RC发生的易感因素(1)女性、绝经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包括临床下甲低)DMI发作模式者BP-II型者情感旺盛气质者环性心境障碍者—RC发生的危险因素(2)使用BZDs(尤以阿普唑仑)酒精滥用饮咖啡使用兴奋剂暴露于白光下睡眠剥夺服用抗抑郁剂预防复发(1)预防复发(2)预防复发(3)第二部分自杀及行为干预一、自杀的概念及分类社会学家(Durkheim),自杀者知道行为的后果是死亡,而主动或被动地终止生命。既是谋杀者又是受害者。心理学家(Bacehler1995)自杀代表寻求和发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来解决现存问题的任何行为。精神病学家(Gelder1983)自杀行为是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夺去他们的生命。自杀分类:自杀已遂、自杀未遂、自杀观念1.利已型自杀:自杀作为一种反抗社会压力的对策(失恋、负责任等)。2.利他型自杀:过强的群体意识,通过毁灭自我保护群体意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宗教行为)。3.反常型:各种精神创伤和丧失体验、不可摆脱的危机(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社会地位的突然改变等)。二、自杀的人口统计学及流行病学U·S·A自杀率1/10万老年人最高20%–40%的自杀者>60岁15–24岁5%未婚2倍于已婚,离婚、丧偶最多;宗教教徒较低;医生高于其它职业;精神科医生最高;工业化国家自杀率>非工业化国家;美国自杀是大学生第二死亡、青年人第二死因。三、导致自杀的因素大多数自杀者有精神或情绪障碍,30–70%为重型抑郁1.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位因素,30%的抑郁症有自杀企图,15%自杀成功。2.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为第二大原因。酒依赖、吸毒及其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