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课时检测27 直线与直线平行(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上传人:是你****优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课时检测27 直线与直线平行(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检测27直线与直线平行(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直线与直线平行[A级基础巩固]1.两等角的一组对应边平行,则()A.另一组对应边平行B.另一组对应边不平行C.另一组对应边不可能垂直D.以上都不对解析:选D另一组对应边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也可能垂直.注意和等角定理(若两个角的对应边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区别.故选D.2.在三棱台A1B1C1­ABC中,G,H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GH与B1C1()A.相交B.异面C.平行D.垂直解析:选C如图所示,因为G,H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GH∥BC,又由三棱台的性质得BC∥B1C1,所以GH∥B1C1.3.(多选)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A.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B.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C.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D.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解析:选BD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所以A为假命题;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所以C为假命题;B、D是真命题.4.已知∠BAC=∠B1A1C1,AB∥A1B1,则AC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选D如图所示,∠BAC=∠B1A1C1,AB∥A1B1,则AC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或异面.故选D.5.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l⊂平面A1B1C1D1,且l与B1C1不平行,则下列一定不可能的是()A.l与AD平行B.l与AD不平行C.l与AC平行D.l与BD垂直解析:选A假设l∥AD,则由AD∥BC∥B1C1,知l∥B1C1,这与l与B1C1不平行矛盾,∴l与AD不平行.6.在四棱锥P­ABCD中,E,F,G,H分别是PA,PC,AB,BC的中点,若EF=2,则GH=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EF綉eq\f(1,2)AC,GH綉eq\f(1,2)AC,故EF綉GH,故GH=2.答案:27.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和△ACD的重心,若BD=m,则MN=________.解析:连接AM并延长交BC于E,连接AN并延长交CD于F,再连接MN,EF(图略),根据三角形重心性质得BE=EC,CF=FD.∴MN綉eq\f(2,3)EF,EF綉eq\f(1,2)BD.∴MN綉eq\f(1,3)BD.∴MN=eq\f(1,3)m.答案:eq\f(1,3)m8.已知a,b,c是空间中的三条相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说法:①若a∥b,b∥c,则a∥c;②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③若a⊂平面α,b⊂平面β,则a,b一定是异面直线;④若a,b与c成等角,则a∥b.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由基本事实4知①正确;当a与b相交,b与c相交时,a与c可能相交、平行,也可能异面,故②不正确;当a⊂平面α,b⊂平面β时,a与b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③不正确;当a,b与c成等角时,a与b可能相交、平行,也可能异面,故④不正确.答案:①9.如图所示,△ABC和△A′B′C′的对应顶点的连线AA′,BB′,CC′交于同一点O,且eq\f(OA,OA′)=eq\f(BO,OB′)=eq\f(CO,OC′)=eq\f(2,3).(1)求证:AB∥A′B′,AC∥A′C′,BC∥B′C′;(2)求eq\f(S△ABC,S△A′B′C′)的值.解:(1)证明:因为AA′∩BB′=O,且eq\f(AO,A′O)=eq\f(BO,B′O)=eq\f(2,3),所以△AOB∽△A′OB′,所以∠ABO=∠A′B′O,所以AB∥A′B′,同理AC∥A′C′,BC∥B′C′.(2)因为A′B′∥AB,A′C′∥AC且AB和A′B′,AC和A′C′方向相反,所以∠BAC=∠B′A′C′.同理∠ABC=∠A′B′C′,∠ACB=∠A′C′B′,所以△ABC∽△A′B′C′且eq\f(AB,A′B′)=eq\f(AO,OA′)=eq\f(2,3),所以eq\f(S△ABC,S△A′B′C′)=eq\b\lc\(\rc\)(\a\vs4\al\co1(\f(2,3)))eq\s\up12(2)=eq\f(4,9).10.如图,已知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CD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