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四标”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操作流程及相关说明一、测标(前提测评):操作:课前设计好测试题,课上让学生做。时间:3-5分钟。目的:为了摸清楚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思想情感基础。意义:1、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技能缺陷,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补救,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2、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形成内在的知识间的联系。3、做好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新课题的兴趣,奠定好情感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做测试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程度。注意要点:1、如何确定前提测评内容。首先要准确把握每课时教学的新知识点,再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与本课时新知识有关的预备性、基础性、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分析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顺推法,即先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再分析从起点到教学终点所规定的能力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及相互关系。第二种是逆分解法,即针对教材进行逆分解,一直分解到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为止,从而明确测试内容。2、如何设计前提测试题。测试题要紧扣课标和教材,紧扣新授内容的教学目标,紧扣与学习新课题有关的旧知识和技能。在题型的设计上,要根据测试的需要而定,如考查学生的记忆水平,可采用填空等题型;考查理解水平,可采用判断、选择等题型;考查学生的应用水平,可采用问答、运算等题型。测试题应从易到难的顺序编制,由低到高地考查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3、前提测评的方式主要有测试、问卷、谈话、提问、表演等(各个学科的测试方式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测试(方式),首先,教师可以把要测试的内容编成几个测试题,或印成试题卷或写在小黑板上或展示在课件上,让大部分学生在作业本上或试题卷上解答,另指定少量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其次教师公布测试答案,师生共同校正,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和知识缺陷的原因,明确补偿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分类指导,布置补偿性练习。4、测试题不仅要注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对学习新知缺陷的检查,还要注意为新课的引入搭桥铺路,使新知在应用旧知中被发现、被掌握,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为进入新课展示目标、导学达标打下伏笔。二、示标(展示目标):操作:课前制作好课件或准备好小黑板让学生看。时间:1-2分钟。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1、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投影或小黑板,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注意要点:▲目标制定:教学目标不是任意确定的,它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认真分析。具体地说,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宏观上要从课程标准入手,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弄清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本模块本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明确本课(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应完成课标赋予的什么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应浏览一遍即将讲授的教材,了解本模块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各章节(单元)的相互关系以及这样安排的目的和其中渗透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内容等,从而做到对整个模块成竹在胸。2、中观上要认真钻研单元教材,掌握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思想品德渗透点及其在单元中的分布情况,明确本课(节)在单元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课(节)知识间的联系;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揭示知识本身的特征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真钻研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的课时数,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课(节),明确课(节)的教学目标。3、微观上要认真钻研课(节)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明确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每一课(节)教材时,通过分析要弄清楚这节教材在本章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具体要让学生学习些什么,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本节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与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层次(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进行分析,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实际相符,如有出入应加以修正。在此基础上,便可根据学习水平分类去描述每一个教学目标了。▲目标展示:1、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是课时目标制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