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凉菓子(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日式凉菓子(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日式凉菓子(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日式凉菓子(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日式凉菓子1、透明的饮料。2、鱼胶粉一匙。(不要用大大的汤匙啊!普通的汤匙就可以了,这里的一匙是指粉与匙平,不用饀成一个小山那么多!)3、把一匙鱼胶粉放进一个碗里,然后加两匙的凉开水,搅拌至鱼胶粉完全吸收水分、胀大。(这里的凉开水不是指雪藏过的,而是指放凉了的开水,这个很重要!)4、然后再准备一点热开水,把刚才拿碗鱼胶粉连碗放进热水,搅拌,借着热力的传递,隔着碗壁把成了固体的鱼胶粉团化为粘稠的鱼胶粉液体。(这里不可直接用热水开鱼胶粉,因为这样就不粘了)5、把一点食用油涂抹在模具里面,放进冰箱冷几分钟,取出。(这个是为了脱模容易。)6、把透明的饮料加糖后,与鱼胶粉溶液混合均匀,倒进果冻模具。7、放进冰箱普通格冷藏至凝固,倒模。再加点装饰,拍照拍出日式风格。OK。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任务1.收集、整理绘画艺术信息;2.交流品鉴绘画艺术;3.认识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二、活动内容1.到祠庙、社区、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绘画艺术的相关信息;2.对本组收集的绘画艺术信息进行整理,注明作者、年代等;3.思考这些绘画艺术信息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把品鉴所得形成小组活动的书面报告(含活动方案,过程和结果);4.组织交流探究成果,师生共同品鉴绘画艺术信息;5.师生协同完成本次探究学习活动的评价和成果展示。三、活动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学生分了四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活动四、活动设计1.了解背景,引出话题(1)教师活动准备: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简要介绍绘画艺术的产生、发展,介绍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包括绘画艺术的掌故传闻,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作感情调动和知识铺垫。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尽量简介明了,深入浅出。教师启发性指导讲话(可参见本子主题的多媒体资源):绘画这一造型艺术溯源可到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装饰性绘画(当然还有岩画、壁画、地画等)是那一时期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自法国印象主义产生,打破了写实风格的古典主义的一统天下,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事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由此西方美术之路豁然开朗,氛围空前活跃,以至于艺术流派和大师如潮,如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对此,也首归意大利文艺复兴和达芬奇这位奇才。西方文艺复兴的全过程相当于中国整个明代。明的绘画,文人画上接元代,趋于大熟,下及清代,遂烂熟而糜。明之文艺,不及唐宋宏富,而同时期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则如长夜初醒,光芒万丈,欧陆文艺、西方文明照彻数百年。这之前,欧洲自4世纪到12世纪的中世纪,被其史家称为“黑暗时期”(其实中世纪艺术朴茂恢宏),与中国同期绵延八、九百年的魏晋隋唐文艺,真不可比。如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董其昌)与文艺复兴三杰横比,不论材料、技术、美学、思想、精神诸方面,均难找出对应的基点。董其昌那种纯粹性,直到20世纪初叶欧洲绘画才略见端倪,但还举不出西方哪位现代主义巨师能与董其昌的境界相比拟、相匹配。文艺复兴画家画人物,与圣经故事、耶稣教为题材,而明四家一律画山水,读的是道家,玩禅宗,怎么比?倒是北魏及隋的佛像与中世纪雕刻彼此彼此,皆朴厚传神,论勃兴年代,中国更早……回到绘画,13世纪初的乔多是文艺复兴绘画公认的太师爷,可是要是乔多见到比他早近900年的顾恺之的画艺,或走进敦煌洞中瞧一眼,不免手眼见拙。顾恺之之后,我们每世仅选一人,不及其余,则6世纪展子虔、7世纪吴道子、8世纪李思训、10世纪董源、11世纪赵佶、12世纪李唐……中国最富于传奇性的画家,在文艺复兴之前早就出现了不知几许。国画与西画有各自的源头和方向,虽然中国画家力求中西融合,根本基因却是互斥的,不应融掉自己传统中最宝贵的特色作代价去求取。西画强调光、色、面。中国画的线条本身却要见功力,重墨趣的表现和形、神、线的内在描写。国画、西画都复制物象逼真效果,但必有尽头,而内在意境的追求永无边界。翻开历史,会发现日本的“浮世绘”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而日本传统书画深受中国传统书画的影响。西方“印象派”喜欢的“浮世绘”就受着中国明末十竹斋水印木刻的影响。但是受东方艺术影响的西方现代艺术,却主导了世界的艺术大潮,并反过来极大地影响着东方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精髓的中国画以自身的高度,本来可以很自尊地坚守自己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并朝前发展。然而到了19世纪,西方画家在包括东方艺术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刚刚放下对客观形体一味的临摹复制,中国画家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开始追求西方画家十九世纪以前走过的路。苦追之后,中国画有了西方的写实,但由于颜料和宣纸的限制,效果无法达到油画的高度,即使国画在这方面可以超与和领先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