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戊午****jj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精编.docx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齐读词语。蝙蝠雷达蚊子即使灵巧敏锐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证明研究障碍改变模仿显示驾驶员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理解课文。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者、引出问题)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生答)3.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4、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5.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实验顺序目的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a.指名说。b.先了解“证明”。你能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用“证明”一词说话吗?c.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7.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8.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读读第7自然段。a.完成填空。b.赏读: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9、读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10、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我们再来欣赏下雷达探路示意图。d.同桌讨论,完成填空。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11、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1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出示图片)四、总结拓展。过渡:同学们,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五、作业巩固。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板书设计】《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1.“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语文要素】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2.了解课文大意。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一、识字导入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