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doc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生讨论发言稿姓名孔静依学号10300680159专业经济学类年级大一联系方式13501767183讨论时间2010-11-21主持人(助教)刘元宝卢镇讨论主题:从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看人文主义发言内容:《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两部典型的文学作品,从这两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思想思潮,并分析当时的人文主义。我认为,文艺作品是一个作者智慧和思想的结晶。因而,要分析好一部文学作品,必须先从作者的境遇,写作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哈姆雷特》是著名的莎士比亚“四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过多,方方面面包括戏剧悲剧爱情剧情感剧都有,并且他的身世至今为止都在被历史学家讨论,所以,通俗点说,我觉得探究莎士比亚“不靠谱”。但是,《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作者塞万提斯就不一样了,《堂吉诃德》是他一身不朽的著作,凝结了他毕生的精力与生命的绝唱,这部作品被西班牙人民视为民族的骄傲,被世界人民视为文学的瑰宝,知道今天,其辛辣的讽刺,巧妙的艺术结构,引人发笑的夸张以及它所包含的深刻的哲理,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塞万提斯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他一声的精力,是典型的西班牙冒险主义生涯。从小,他跟着父亲到处流转,仅仅受过中学教育。23岁时,成为了当时红衣教主胡里奥的家臣,一年后又因为他不安的性格加入了西班牙军队,对抗土耳其人,在战争中他不幸被俘,中途他几次试图逃脱,尽管均以失败告终却得到了土耳其人民的尊敬,然而,最终他回国后却还是没有得到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波,靠卖文养家糊口。晚年,他几次被逮捕入狱,《堂吉诃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在狱中完成的,他于1616年在狱中病逝。这便是塞万提斯悲剧的一生,有着西班牙勇士的斗志,却终日郁郁而不得志。自身的悲喜剧促使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构造了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骑士人物。这可人物可笑又可怜,从这一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的差距,因而,《堂吉诃德》被定义为是一部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同时,塞万提斯所处的时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终结,却没有新的思想出现的信仰断裂时期。堂吉诃德这个典型人物正是这一时期的一种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下文可以提到。《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塞万提斯的相似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了,《哈姆雷特》的创造背景大致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接下来,就是人物形象的分析。我觉得这两个人物的最大的共同点是,作者都讲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夸张化了,也就是说达到了一种“癫狂”的境界。只是两者的癫狂表现不同,癫狂的原因也不同,性格更不同。哈姆雷特这一个享誉世界的忧郁王子,在得知造成父亲死去,母亲改嫁的凶手就是自己叔叔和朝中的一些要臣之后,得知到更大的阴谋诡计,他看到了许多许多人性黑暗的一面:朝中佞臣阿谀奉承,灭克劳迪斯为代表的人颠倒黑白等等,他深刻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事态的炎凉后,就陷入了一种,在我看来,痴呆的状态,忧郁王子的痛苦蔓延到了他的整个人生,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在严峻的现实社会中,他觉得自己要担当起历史的重任,这一股强烈的愿望犹如魔鬼般对他进行了趋势,使他陷入了思想的怪圈。他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充分反映了他在难以抉择的人生问题面前的犹豫。这也是人文主义思想者们不期而然面临的无奈和痛苦。那么抓住这一点,造成人文主义思想者们的无奈和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书中,以哈复旦学院教学办制2008年9月姆雷特的形象为代表,人文主义者深刻的意识到时代的腐朽,落寞,黑暗和无奈。哈姆雷特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拯救时代,他认为这是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时代给予他的重担。因为,人文主义者胸怀远大,坚持理想信念,意志坚定,光明磊落。他们是时代思潮的先锋者,具有敢于反抗统治者的大无畏精神,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哈姆雷特又有这么一句台词:“一个平民也敢用他的脚趾踢痛贵族的后跟了。”这一句台词,最典型的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本质上是看不起普通的民众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们强调个人主义,推崇个人力量。这时人文主义者思想的狭隘性就体现了出来。这也可以说,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时代无法兼容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的思想中师想要构造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他们的理想太远大,太纯洁,与现实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距离他们的理想太遥远太遥远,哪怕是有那么一小点的进步,他们也是看不到的。所以,从《哈姆雷特》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文主义的挣扎与痛苦。反观《堂吉诃德》中的那位滑稽的骑士形象。这个瘦小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因为爱读骑士文学而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