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概述】高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问题。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函数有哪三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结合函数y=x的图象,说明什么是函数的图象?3、说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新课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其步骤:(1)列表。要注意适当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什么叫“适当”?这就要求能选取表现函数图象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比如画函数y=3x的图象,其关键点是原点(0,0),只要再选取另一个点如M(3,9)就可以了。一般地,我们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就要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出表来。(2)描点。我们把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看作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3)用光滑曲线连线。根据函数解析式比如y=3x,我们把所描的两个点(0,0),(3,9)连成直线。一般地,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列表、描点是有限的几个,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这有限的几个点连成表示函数的曲线(或直线)。2、讲解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和例。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自己动手画图。练习①选用课本练习(前一节已作:列表、描点,本节要求连线)②补充题:画出函数y=5x-2的图象。作业:选用课本习题。四、教学注意问题1、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图象,对图象所表示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观的认识。把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图象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积极性。3、认识到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绘图功能。故在教学中要倾向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高二数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概述“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的方法推理二面角的有关概念,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多媒体展示以下一系列动画如:1、打开书本的过程;2、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3、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须使水坝坡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引导学生说出书本的两个面、水坝面与底面,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均是呈一定的角度关系,引出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学生阅读教材,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平面角得出二面角的概念平面角:平面角是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半直线)所组成的图形。二面角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动画演示)(2)二面角的表示(3)二面角的画法(PPT演示)教师提问:一般地说,量角器只能测量“平面角”(指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相应地,我们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均称为空间角)那么,如何去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们以往是如何度量某些角的?教师引导学生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教师总结:(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三个主要特征:点在棱上、线在面内、与棱垂直(动画演示)大小: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表示。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①点P在棱上—定义法②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三垂线定理法③点P在二面角内—垂面法(三)生生互动,巩固提高(四)生生互动,巩固提高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则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2、作出一下面PAC和面ABC的平面角。(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业:以正方体为模型请找出一个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的二面角,并证明。数学高二教案篇三【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