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新思想形成及传播的关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战争与新思想形成及传播的关系.ppt

战争与新思想形成及传播的关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第一講中,曾開宗明義的解釋「什麼是主義?」他認為:「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進一步看,「思想」是人類最寶貴的文明資產,而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有「思想」。不過,任何一種「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環境與條件,絕非無緣無故地由天而降。例如:近代西方「自由主義」的興起,就是對以維護君權為核心概念的「保守主義」,表達不滿與反動的一種思潮,並化成了爭取「自由」與「人權」願景與企望的力量。「自由」與「人權」,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兩大核心價值,其興起之源頭,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自由主義」。這種信仰上的意識型態衝突,使不同教派的人無法和平共存,「宗教迫害」層出不窮,最後終於爆發長達百年、遍及整個歐洲的「宗教戰爭」。綿延百年的「宗教戰爭」,重挫了歐洲經濟,各國終於在久戰疲憊、兩敗俱傷之後,慢慢體認到國與國間政治、經濟、外交等實質利益的爭取,遠比宗教派別間的認同爭執來得重要。從十七世紀後半期「宗教戰爭」結束之後,以「民族」為單位的歐洲各國「王權政府」逐漸形成,歐洲的政治地圖大致上已與現在相去不遠。「王權政治」的興起,使歐洲國家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而國家各種事務如財稅的徵收、法律的維持、軍隊的徵召與訓練、軍費的支出,也隨著政府權力擴張而增加。然而,儘管人民不滿與要求改革的聲浪越來越大,但始終無法透過一個合法、合理的管道,傳遞給政府。故當言論上的抗議無效之後,衝突就無可避免。「法國大革命」的另一推動力量,就是「啟蒙運動」的「批判」精神,並由此創造出了對人類歷史文化影響深遠的「自由主義」。儘管沒有兩個人的主張會完全一致,但這些知識份子卻有共同的精神,那就是「挑戰權威」與「批判現實」;其思想上的具體表現,就是所謂的「自由主義」。「法國大革命」時代的激進與核心分子,主要都是當時的「中產階級」,也是日後「自由主義」的基本成員。其中包括了教授、律師、醫師、工商業領袖,以及舊政府中一些開明的官員,甚至城市中的小商人、工匠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自由主義」者的共同特質,就是提倡「自由」,希望改變既有的秩序,認為有變動才有進步。「法國大革命」發生不久,「拿破崙時代」(1796~1815)接著來到。拿破崙在1812年前,以武力征服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法國大革命」發生不久,「拿破崙時代」接著來到。拿破崙在1812年前,以武力征服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拿破崙自稱為「革命之子」,在他直接或間接統治的地區,都廢除「封建制度」,取消貴族和教士的特權,解放農奴,推行「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戰爭」所到之處,「保守主義」瓦解,「自由主義」替代而起。因此,歐洲很多地方雖未經革命,但卻收到了類似「法國大革命」的同樣效果。拿破崙以武力來推廣「法國大革命」的主張,傳播「自由主義」的思想,應是其對後世自由民主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