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克己复礼.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案 克己复礼.doc

学案克己复礼.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克己复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孔子在本课中的生动形象。一、文本疏通【要求】:解释划线或加点字词,辨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翻译划线句)斯语矣。”(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句式)(翻译)(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6·25)子曰:“觚不觚(活用),觚哉!觚哉!”(翻译):(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句式)?”子曰:“必也正(活用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句式)!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句式)!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翻译划线句)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活用之(翻译划线句):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活用、臣臣(活用、父父(活用、子子(活用。”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活用,臣不君(活用,父不君(活用,子不君(活用,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句式)。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划线句):(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句式)?”(翻译划线句):(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翻译划线句):“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翻译划线句):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翻译):(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二、文本初探(课前预习活动)(一)、“周礼”孔子极为推崇的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经、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仪礼》各篇中描述规定得那么琐碎的“礼仪”,既不是后世所能凭空杜撰,也不是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实际即是一种未成文的习惯法。到“三代”,特别是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二)、《论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灵动的孔子。那么,在本章中,孔子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示例:(3.14)“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极度推崇周礼的人。(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