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3课人琴俱亡【学习目标】1、理解这则故事所表现的兄弟情深。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课前预习】⒈背诵本文。⒉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注释和翻译。【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具体句子,了解兄弟情深〖自主先学〗结合全文,找出你认为的句子,最能反映兄弟情深的有哪些?〖展示交流〗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活动二结合具体语句提醒人物的独特形象。〖自主先学〗仔细阅读本段,找出本段中精彩的修辞的句子,批注修辞产生的表达效果。〖展示交流〗1.小组讨论,完善批注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适当圈画,并自主修改完善。2.交流讨论:①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②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③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检测反馈】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加点字。①何以都不闻消息②弦既不调③人琴俱亡④因痛绝良久2.简单概括本文大意。3.简述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4.找出课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的语句。5.你是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话的?[巩固提升]课内阅读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解释下列加粗字。俱病笃()弦既不调()了不悲()都不闻消息()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组是()()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B、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C、人琴俱亡亡羊补牢D、何以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E、而子敬先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翻译下列句子: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4.课文开头写子献是“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恸绝良久”?5.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书中许多故事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你能写出几个吗?(至少两个)课外阅读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人琴俱亡》21课时活动一: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活动二①病重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弟弟的去世让他心情难受,“因恸绝良久”②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这些都是王子猷对弟弟的独特的悼念方式。③略【检测反馈】1.(1)总,竟。(2)协调。(3)消亡。(4)很。2.文章用比照手法写了子猷两种异于常人的表现:“了不悲”“都不哭”和“恸绝良久”,突出了子猷行为的脱俗和与子敬兄弟之情的深挚。3.子猷的死是因为生病和悲痛。4.“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都表现了子猷对弟弟的兄弟之情。5.子敬去世,他的演奏艺术及他生前的事业也随之消亡,子猷哀感于此而情不能自抑。[巩固提升]课外阅读1.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