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18-上 期中测试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18-上 期中测试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2018-上期中测试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学校班级姓名一、知识宫里奥秘多。(每空1分,共35分)蓝花:红花:1.看图填空。蓝花有2朵,红花有()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倍。2.8个65是(),64是8的()倍。3.209×□的积如果是三位数,□里的数最大是();积如果是四位数,□里的数最小是();如果积大约是1600,□里的数是()。4.要使□8÷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要使□16÷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5.估算298×6时,要把298看做(),估算结果是(),比正确结果(),估算403×8时,要把403看做(),估算结果是(),比正确结果()。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袋面粉重25()小莉的体重是38()1袋牛奶重250(),4袋这样的牛奶重1()。7.(1)8袋糖共重()千克。(2)4袋糖和3袋盐比,()更重一些。(3)3袋盐和1袋糖合起来,比1千克多()克。8.不计算,在○里填上“>”、“<”或“=”。5×12○21×5420×3○240×3105×2×4○8×1059.子弟小学书法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少12人,舞蹈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的人数比航模组与书法组的总数多22人。计算并填表。小组名称航模组书法组舞蹈组合唱组人数252厘米5厘米10.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沿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16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11.左侧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把这个长方形剪成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剪出()个。剩下的小长方形周长是()厘米。12.用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最少要用()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二、当回法官判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6分)1.0乘任何数都得0。()2.1千克的面粉比1000克的棉花要重。()3.一个乘数的两头有几个0,积的两头不必然有几个0。()4.两个数相乘的积必然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5.3个28的和与28的3倍相等。()6.最大的三位数和7相乘,积接近7000。()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1.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本来正方形的周长。①②A.相等B.大于C.小于2.右图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A.图①B.图②C.周长相等3.小华在一条50米长的操场直道上跑了2个来回,一共跑了()米。A.200B.100C.2504.一篇文章有800多个字。李叔叔每分钟打90~100个字,8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吗?()A.正好打完B.打不完5.商店里有三种价格不同的篮球,如右表:王老师买了6个一样价格的篮球,付给售货员700元,那么他买的是哪种篮球?()A种篮球B种篮球C种篮球每个110元每个75元每个185元A.A种篮球B.B种篮球C.C种篮球四、计算。(共21分)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5分)8×700=90÷9=77÷7=600×3=560÷8=7+123=75-36=5×12=800×0=5×11=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3题各3分,2、4题各5分)708×9=▲968÷2=890×9=▲761÷3=五、画一画。(每图2分,共4分。)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使每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六、解决成绩。(1、4题各4分,3、5题各5分,2题6分,共24分。)我已经看了56页,余下的每天看8页。1.一本书共有168页。他还要几天赋能看完?2.实验小学展出三年级同学的一些美术作品,其中儿童画有35件,水粉画的件数是儿童画的5倍。一共展出了多少件美术作品?(先在图中填出条件和成绩,再列式解答)我跳了9下。我跳的是小芳的8倍。我跳了108下。3.(1)小芳跳的下数是小刚的多少倍?(2)小军跳了多少下?4.“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描述“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然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具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融会贯通是一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