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版方剂学2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59 大小:10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案例版方剂学2PPT课件.ppt

案例版方剂学2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篇方剂学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当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方剂学定义方剂学课程任务与学习方法《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著;载方314首。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誉称为“方书之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记载方剂7500余首第一节方剂治法与分类二、八法简介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第二节方剂的组成与剂型一、方剂的组成君方剂的配伍目的君药臣药佐药使药1.药味加减变化1.药味加减变化常用剂型(传统剂型)将药物用水或酒浸泡,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滓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可以内服或外用。散剂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浸泡后服用,或隔水加温炖服。又称药酒。可以内服,或外用。现代剂型第三节方剂的用法一、汤剂制备二、服药方法一、定义:治疗:a、表证—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b、邪在肌表的疾患:二、分类与适应证:3、扶正解表剂—体虚外感表证;—治气虚外感表证的代表方:败毒散、参苏饮;—治阴虚外感表证的代表方:加减葳蕤汤。三、使用注意水煎服。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寒症状恶寒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使用注意病案分析诊断:水肿证型:风水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6桂枝6杏仁6茅根10蝉衣5甘草3二剂后,小便通利,诸症减轻;续服3剂,诸症全部消失。【组成与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人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邪留肌表: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邪毒上攻:咽痛;热灼津伤:口渴;风热犯肺:咳嗽;【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解】君:金银花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连翘b、轻散透表。臣: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之药。配伍要点:a、解表药+清热药;b、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病案分析辨证:本证为风热袭表,热毒上攻所致。方药:银翘散加减连翅15克银花15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竹叶6克生甘草6克荆芥穗6克牛蒡子10克马勃10克僵蚕10克板兰根20克大青叶10克服用三剂,诸症减轻。五剂后所有症状消失。第三章泻下剂二、分类与适应证:4、逐水—攻逐水饮,消除水积;—适用于水饮壅积于里之实证;—十枣汤。5、攻补兼施—泻下通便,扶助正气;—适用于里实积滞,正气亏虚之证;—黄龙汤、增液承气汤。三、使用注意大承气汤组成与用法燥热浊毒上冲—或发热、谵语;燥热内结(邪盛)—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发热【治法】泻下泄热,行气消积。峻下热结(急下存阴)。【方解】佐: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满枳、朴相配,助黄、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配伍要点:1、大黄+芒硝2、泻下与行气并用,以增强泻下之功。【运用】现代运用:肠梗阻、肠麻痹、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病证属于实热、积滞壅结者。名词术语解释: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功能、调和寒热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1、和解少阳—少阳病(半表半里证)。3、调和肠胃(调和寒热)—适用于肠胃三、使用注意:【组成】炎上—口苦,咽干,目眩。热*柴、芩相配:b、配伍参、枣、草之义病案分析治法:辨证和解少阳,清热凉血处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2克黄芩12克半夏9克党参12克地骨皮12克青蒿12克白薇12克生地12克白及9克。水煎服,初服三剂。10天未发作,脉弦已退。原方柴胡减为12克,继续服用三剂。病未在发作。第五章清热剂▲气血两燔:气血两清(清温败毒饮)▲脏腑热: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泻白散、玉女煎、白头翁汤)▲虚热:清虚热(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三、使用注意:1、辩别热邪所在部位;2、辩别热证真假;3、辩别热证虚实;4、注意保津、护胃;5、寒凉,不宜过用;6、服用格拒时,可用反佐法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充斥内外—壮热,心烦气分热盛热邪伤津—烦渴引饮热邪迫津外泄—大汗热盛于脉—脉洪有力【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津液损伤【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方解配伍要点:1.辛甘大寒之石膏与苦寒质润之知母,君臣相须而用,清热之力倍增;2.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