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常用版).doc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文章编号:1000-0550(2021)03-0512-08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及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研究①王凤兰1白振强2伟2朱(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黑龙江大庆163712;2.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岩芯、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分层次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根据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出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基本参数,并利用自动模式拟合和嵌入相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侧积面三维构型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水驱、聚驱和后续水驱三个阶段的层内数值模拟,总结出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控制下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并针对不同剩余油模式提出不同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侧积夹层倾角与河流宽深比之间存在良好数学关系,自动模式拟合的内部构型建模方法大大提高了建模的效率,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特点各异,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措施挖潜。关键词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挖潜措施第一作者简介王凤兰女1964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fenglanwang@petrochina.com.cn中图分类号TE32+1文献标识码A1985年著名河流学专家Miall提出储层构型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以来[1,2],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各种类型河流—三角洲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研究[3~7],尤其是在曲流河砂体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曲流河砂体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利用野外露头及现代沉积资料研究砂体内部构型分布特点的预测性研究,而储层内部基于井点的砂体内部构型识别、井间预测、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及层内数值模拟的系统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应用储层实际构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分析受内部构型控制的单元内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需要。为此,笔者以大庆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葡Ⅰ2单元曲流河砂体为例,建立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大尺度模型劈分单层动态参数和优化工作制度、合理设定模拟运行参数的方法实现了水驱、聚驱和后续水驱三个阶段的层内数值模拟,进而总结出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控制下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奠定了基础。相连,以南一区三排井排作为萨中开发区与萨南开发区的分界线。萨中开发区位于萨尔图背斜构造中部,是大庆长垣北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呈西陡、东缓、中部比较平坦的形态,西翼3°~6°,东翼2°~5°,构造最高点海拔-638.0m[8]。萨中开发区萨、葡、高油层是在青山口组中晚期———姚家组—嫩江组早期松辽盆地由水退转为水进时期形成的大型浅水湖盆河流—三角洲相沉积,油层埋藏深度600~1200m左右。研究层位葡萄花油层葡Ⅰ2单元为曲流河沉积。研究区自1960年投入开发以来,针对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所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和油田开发的需求,先后进行了多次大的井网和注采层系调整。1960年基础井网采用3.2km切割距的行列井网投入开发,第一排间为1100m排距,第二排间500m,井距为500m;1973年进行了局部调整,选择中间井排采油井进行点状注水,葡Ⅰ组主力油层进行了层系互补。1996年开始对高含水、高产液的葡一组进行了聚合物驱,采用250m注采井距的五点法面积井网。整个聚驱过程历时7年时间,采用分子量1200万聚合物,平均注入浓度1000mg/L,粘度35MPa·s,注入速度为0.16PV/a,聚合物用量771.2mg/L.PV。2003年后葡一组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经过近50年的开发,研究区综合含水已达91%以上,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集中、与低效无效循环共存的分布特1油藏地质概况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是长垣背斜二级构造单元,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心。北与萨北开发区相连,以北一区一排井排作为萨北开发区与萨中开发区的分界线;南与萨南开发区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编号:2021ZX05010-001)资助。收稿日期:2021-04-10;收修改稿日期:2021-06-07征。目前主力油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受储层内部构型控制单元内部,其中曲流河砂体地质储量占总储量近50%,迫切需要开展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及受砂体构型控制的单元内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层位高程差异、砂体厚度差异和废弃河道分布)识别标志,结合测井曲线、物性分布的平面差异性,在复合砂体内部识别出单一河道。单一河道砂体在平面划分后,可以根据相邻两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