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法.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观察法.ppt

课堂观察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适于中学数学教师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1)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验调查(2)文献分析法(3)案例分析法(4)课堂观察法4.例析行动研究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案例问题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框架开放题课堂教学案例框架案例选题举例高中数学:1.指对数函数(研究方法、数学思想、信息技术等)2.弧度制(数学史、类比法、探究学习等)3.正态分布(统计思想、实践活动、数学应用等)4.条件语句(情感态度、理念体现、应用意识等)5.线性回归(思维参与、技术应用意识等)6.两角和的余弦(情境创设、发现法、预设生成等)7.探究·拓展题(教材研究、调查访谈等)(2)课堂观察法例如:观察教师提问的方式。将课堂提问分为6种方式:▲管理性提问:鼓励学生发言(与学科内容无关);▲机械性提问:简单地询问“对不对”、“是不是”等;▲记忆性提问:提问是唤起对学科知识的识记,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时间;▲解释性提问:运用知识对问题做出阐述或说明,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推理性提问:学生要通过逻辑推理得到问题答案,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批判性提问:提出需要学生变换角度反思,或是能够做出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对两位教师在上述6种提问方式作编码处理,得出各自在每一项目上的次数和百分比率。例如:统计结果为教师A提问93次,教师B提问46次,在“机械性提问”、“记忆性提问”和“解释性提问”方面,教师A的提问次数明显多于教师B,在“管理性提问”和“推理性提问”方面;教师B的提问次数明显多于教师A;两个教师均没有“批判性提问”;等等。评价再如,启发式教学效能研究●功能编码要素:(1)铺垫:联接,中间问题,问题情景;(2)理解:学生读题,教师读题,学生解释,教师解释,演示;(3)引导:分析关系,具体方法,一般规律,反思追问;(4)评价:暗示,点评,表扬,讲评。选取不同课型分别从两种编码搜集数据、分析结论功能编码数据统计●我国习惯用的提纲表示系统国际惯用的点系统●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详细论述作者提出的新的、独创性的东西。应据论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尽量周详地认证文中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见解。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的成果的具体描述,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要全力把它写好。本论的内容安排和论证层次应有严格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的效果来组织安排。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地统一起来。针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论题层次可以是“并列式”安排,也可以是“推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也可以是“并列”和“推进”式二者相结合。●结论:是论文正文的最后部分。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是对本论部分的强调,但不是本论论点的重复,而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它作为论文的收尾部分,应与论文的开头部分相呼应。(3)主要内容: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结论性意见);对研究的课题提出的探究性意义(探索性看法);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或留下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等。参考文献著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