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案例: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访案例: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doc

家访案例: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访案例:走近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益田小学徐沁案例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动辄请家长到学校来的做法不足取,更不可以告状者的身份和家长谈话。一个“请”字,就把家长推到了老师的对立面;“告状”等于宣布老师无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到学生家里走走。老师一跨进学生家门槛,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小林的克制力差是班上出了名的。不管哪位老师在上课,他高兴不高兴都会冷不丁的冒出一句题外话,使得全班同学大笑不止。下课了,别的同学在走廊上踢毽子,他二话不说,走过去抢了毽球就自己踢了起来。哪里有什么热闹,他都会凑上前去看一看,动一动。他的父母已经觉得无能为力管教好他。一次,学校带学生去青青世界游玩。我发现小林总是一个人呆在一边,郁郁寡欢,一改往常好动爱闹的习惯。我问他有没有不舒服,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吃过午饭,班上许多同学围着我说这问那,他仍是一声不吭,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边发愣。我摸摸他的额头,捏捏他的手,也没发现什么症状。问他,他一个字也没说。我试着继续猜问,他的眼圈有些红了。凭经验,我知道他的情绪不对劲。回到学校,我不放心,决定送他回家。叩开他家的门,他的父母很感动,说是没想到老师会亲自送孩子回家——孩子平时太淘气,没少给老师惹麻烦。“这孩子真让你操心了!”一落座,家长诚惶诚恐地说。“还是赶紧问问孩子哪儿不舒服,也好早些去看医生。”我简单地说了他今天的反常。果然,孩子躺下后,体温明显升高。他发热了……自此以后,小林像换了个人似的,我跟他说什么,他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认真地听着。对于过去那些恶作剧,只要我的眼睛盯着他,他就会难为情地笑一笑,很快有所收敛。小林的父母也更加支持我的工作。有些情况下,他们还主动与我联系,了解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如果要使学生相信你是对的,并让他们按你的意见办,光提出要求是不行的,首先要使他们了解你,服你。当你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家长和学生认为老师是可亲可敬的时候,老师的话才会在学生身上起到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