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内容脑出血(ICH)概念脑出血(ICH)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由于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针对脑出血的特点,做好脑出血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讲解诱发因素,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急性期预防性康复恢复期主动性康复后遗症期适应性康复患者:于加泉,男,64岁。主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余,以“脑出血后遗症”收住。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1月9日突发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胸痛、头晕,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急就诊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干及颞叶出血”,给予醒脑、脱水、止血等对症治疗,患者持续昏迷。2016年2月7日患者逐渐苏醒,呼之可醒,属于昏睡状态,言语不清,认知模糊,定时、定向力差,继续醒脑、恢复脑功能等治疗,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复查头颅CT提示血较前吸收,患者自感头晕,右侧肢体无力,现为进一步康复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后遗症”收住我科。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遗传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病史。入院查体:T:36.3℃,P:98次/分,R:19次/分,BP:118/78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言语不利;右上下肢肌力2级,左上肢肌力4级,左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引出,膝腱反射正常对称引出;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颅CT示:1.右侧颞叶、枕叶及左侧颞叶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软化灶形成;2.左侧顶骨骨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4.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5.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病例分析脑出血的治疗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一、失语:举动性失语,是指患者可以听懂别人说的话,却不能表达出本身的意思。感受性失语是指无语言表达障碍,不只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也不知道本身在说什么。定名性失语是指看到某件物品,可以表达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上名称。二、精神和智力障碍: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意外,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如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三、偏瘫:是脑出血后遗症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示,主要包罗一侧肢体肌力削弱,勾当未便或是不能完全自如勾当,常常呈现同侧肢体感受障碍如冷热,疼痛等感受轻微或完全不知,还大概伴有同侧的视力障碍。康复护理日常护理脉搏有力且较慢呼吸节律、深浅度改变意识障碍瞳孔变化2.常规护理3.呼吸道护理B.雾化吸入C.保持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必要时通知医生气管插管,做好气管插管护理。4.消化道护理个体化患者仰卧位要点(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度,以免引起足下垂患者患侧卧位要点:(图中阴影代表患侧)1.躯干稍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3.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曲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体位护理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床上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握拳姿势主动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