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3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ppt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代表人物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预习检查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1)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等(3)组织建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4)创办刊物:《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等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导入德先生Democracy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胡适于1917年发表《》,主张用取代,成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狂人日记》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小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3分)19世纪中期以来,“师夷长技”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康有为揭橥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研究》2003年第6期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代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4分)(2)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能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3分)(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2分)【答案】(1)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以新卫旧的本来议院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1分)(2)原因: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身的儒学教育;现实社会的需要。(3分)(3)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2分)评价: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2分)(4)轨迹:向西方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器物—制度—思想)(2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