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历史单元学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一.学习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关键是要理清两条基本线索、把握三个关键时间、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理清两条基本线索:①从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趋势出现并加强。②新中国外交。把握三个关键的时间:①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②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和第三世界壮大,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③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和,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①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②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注意: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二、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2)原因: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和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2、20世纪70年代(1)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作用:正常化、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3、80年代起(1)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四、建国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比较比较项建国初期“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目的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特点以和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性和性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新中国五、新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与态度面对不断增强的多极化趋势,中国用外交政策与行动诠释了对世界多极化的态度。(1)20世纪50年代打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先后提出“”与“”方针,形成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为1971年中国打破美国对华封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供了国际条件。(2)20世纪70年代打破了美国封锁与苏联威胁,恢复了,实现了。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交的同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重申了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主张,明确了永远不称霸的立场。(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做出了与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六、注意:1、“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都曾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共同的愿望: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存在差异。2、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3、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