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当前,正在推行一场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结合学校生物课程教学的具体实际,就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谈几点体会。1、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彻底摒弃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标中明确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学中情感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培养真正的人作为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3.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生物学科课堂比较适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生物学家艰辛的劳动和大胆的创造,他们给人类留下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财富,他们的科学理念、人格品德,同样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开掘,合理利用,将这些典型的科学史实与生物学科知识相融合,让生物课堂演绎人文情怀。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新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和具体实施者,应该在新课改中以“学习”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一改过的唯“分”论,要科学评价学生,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而且还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指向学生素养的提高,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总之,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各种素养的提高,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