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PPT文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g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PPT文档.ppt

g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促进其自由充分的发展PPT文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引子:几个概念课程模块:2、“模块化课程”与“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课程:指按照模块进行编排组合的课程群(中模块)和采取模块化教学的单一课程(小模块)。模块化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以特定的思想、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由多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可采取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板块组合而成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可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等。我校对模块内容的描述一般分三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3、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个性化人才一、模块化课程市场的基本特征市场一般是指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具有开放、竞争、有序等特点。模块化课程市场是指学校以模块化课程作为基本单元的“商品”,以学分作为交换的“货币”,让教学双方自由地进行“”的场所。教师作为卖方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商品”——模块化课程(小模块或中模块),学生作为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即蔡院长说“模块组合池”,如果学生能从池中自选就是市场)模块化课程市场模型图二、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的意义——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学生的需要,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1、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让用人单位满意。我校某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情况:就某一所学校和学生个体而言,非专业就业也与毕业生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志向有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供需双方在“质”的方面的错位。导致这种错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工作岗位与学校设置的专业不匹配。也就是,社会是按岗位建立人才的规格体系,而学校往往是按专业构建人才的规格体系,社会的工作岗位非常多,而学校的专业又特别的少。德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是采取“大订单式”与“小订单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大订单式”培养就是国家根据用人单位(企业和行业)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来设计针对性越来越强的专业和培养方案。从网上查到,十年前(2002年)德国大学可选专业数量就达到了近9500个。年初我到德国学习时,听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德国各类大学共设专业约15000个。在我国,目前要像德国那样设置那么多的专业很难。按照我们的思维,专业太多会导致专业之间的差异缩小,而专业之间的差异越小又让人觉得是“专业性不强”,但专业设置太多又增加了专业建设的难度,并给管理带来困难。所以,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强化专业”与“弱化专业”两种声音并存的局面。另外,建立模块化课程市场还可为订单式培养搭建平台。2、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让学生(家长)满意。在首先满足本专业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应有不少于10-20%教学资源预留(招生时应考虑),对非本专业的选课者应制定选课规则(如按学分积点高低排序、按专业相近度排序、按申请的时间先后排序等)。问题是:必须推进后续选修课程模块,满足部分学生需求,提升学校外语水平(如果10%的学生将外语作为第二专业或辅修外语专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凸显“国际化”办学特色,也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一个岗位或岗位群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出版《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等多部电影专著,因主讲《中国电影史》被北大学子评为“十佳教师”。如经管学院的程源同学,参加个性化专业培养后则开始学习自己设计的“计算机技术与语言学”专业,并有计算机技术、智能化和语言学领域的3位专家组成她的导师组,具体指导她的学习。一方面要将模块选修人数与教师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谁开发的模块化课程有“市场”,谁就应该收入高。充分调动课外学习的时间,为学生提前毕业创造机会。其次,模块化课程管理应遵循“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如果选学某一模块的学生过多,教学团队或教学条件满足不了所有人要求,就必须对选课学生进行排序。可以是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可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等。还有公务员考试:文凭+“公务员专业”。在我国,目前要像德国那样设置那么多的专业很难。既能满足社会极其丰富的岗位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一般应以小模块(单一课程)和中模块(围绕某一能力或素质培养的课程群)为单位推入课程市场。一般情况:一个专业(班)的学生会分三个层次:其三,必须打破学期学年限制,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作用。让学生真正能自主的学习!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综合课程(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大学比中小学更有条件实施)、隐性(潜在)课程。为什么不愿意学?为什么退学?是否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平台?3、构建第二课堂课程模块在首先满足本专业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应有不少于10-20%教学资源预留(招生时应考虑),对非本专业的选课者应制定选课规则(如按学分积点高低排序、按专业相近度排序、按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