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上册-24《司马光》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四、说学情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能让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落地生根,我将会采取情境创设法让孩子整堂课都能沉浸在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中。同时,在课堂的语言传递方面。我会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等。对于文言文中难理解的部分,我会引导孩子尝试主动思考,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上下文这些现成的资源进行大胆的猜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看图讲故事1、PPT展示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图片,学生看图讲故事;2、书写课题《司马光》,结合一年级《姓氏歌》介绍“司马”是复姓;介绍司马光。3、齐读课题《司马光》。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足跌持石皆弃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检查个别学生的识记情况。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1)逐句领读;(2)整句领读;(3)整篇领读。3、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4、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找个别学生来朗读。三、结合注释与插图,了解古文意思1、结合课下注释与插图,理解古文的意思是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请同学结合注释与插图默读课文,来说一说《司马光》讲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边理解句子的意思。故事是以哪句开头的?(群儿戏于庭)生读;这句说的是什么事?(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谁?(群儿)干什么(戏)在哪里(于庭);总结:我们平时所说的话语是“我们在庭院里玩耍”,在古文里的说法是“群儿戏于庭”。所以,我们在学习理解古文意思时可以调整词语的顺序(板书:调整词语顺序)。3、过渡:正当大家玩的愉快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生读;(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说了什么?(2)谁?(一儿)做了什么(登、跌);总结:故事的开头,寥寥数语就将故事的起因说了出来,找生读。4、(1)“众皆弃去”说了什么?(2)从哪里可以知道“众”不包括司马光?(光持石击瓮破之)生读;(3)从哪里可以知道“众”不包括“一儿”?(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生读。(4)“众”和文章中那个字的意思相近?(群)总结:想要了解古文中一个字的意思,需要联系上文和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5、过渡语:正当大家惊慌措施时,谁挺身而出?生读(1)“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持、击)(2)最后的结果是“水迸,儿得活”生读。总结;这就是司马光击瓮救友的故事,司马光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机智的做法,和前文中的“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能感觉到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机智、勇敢、聪明、沉着、冷静四、背诵全文1、短短的三十的字写出了司马光的的机智,生读全文;2、内容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非常完成,生读全文;3、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