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备考方案.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备考方案.ppt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备考方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备考目标二考向预测三典例解析四鉴赏歌诀五课堂导练六专题训练一、备考目标二、考向预测考查的题型主要有:1、鉴赏字(词)的艺术效果。如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溪亭》: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2、分析字(词)在诗句中的作用。如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3、理解字(词)蕴涵的情感。如2007年天津卷《望江南·超然台①作》: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典型例题】(2007全国卷Ⅱ)[解题步骤]考查的题型主要有:1、分析诗句的手法。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分析形象的写法。如2007年高考安徽卷《咏鹰》: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析抒情的方式。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比较手法的异同。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典型例题】(2007安徽卷)[解题步骤]考查的题型主要有: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王安石《示长安君》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2、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宋·谢枋得《武夷山中》,然后回答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比较不同诗中作者的感情。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典型例题】(2007福建卷)[解题步骤]考查的题型主要有:1、描述诗歌的画面。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芣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2、理解、比较诗歌中的情景。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王维《秋夜独坐》和周弼《夜深》,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3、概括对象的特点。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4、分析画面间的关联。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典型例题】(2007辽宁卷)[解题步骤]※规范答题注意事项:四、古诗鉴赏歌诀五、课堂导练(选自湖北2008高考大纲补充说明题型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4、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将:岂②纪: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C.“相思则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