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doc

第二节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综合高中高三数学学案第二节‍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初稿卢福明审定知识点解析‍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倒数关系:‍tan‍α·‍cot‍α=1;(2)商数关系:=‍tan‍α;=‍cot‍α;(3)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下表)‍角函数正弦余弦-α-‍sin‍αcos‍απ‍±α‍sin‍α-‍cos‍α2‍π‍±α±‍sin‍αcos‍α±αcos‍α‍sin‍α±α-‍cos‍α±‍sin‍α‍‍‍【说明】‍‍(1)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值时,要注意用“是否是同角”来区分和选用公式.(2)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关系式.‍sin2α+‍cos2α=1,=‍tan‍α和‍tan‍α·‍cot‍α=1,它们在计算、化简和证明中应用极为广泛,应熟练地掌握其等价形式,即‍sin‍α=‍cos‍α·‍tan‍α;‍cos‍α=;‍sin2α=1-‍cos2α;‍cos2α=1-‍sin2α;‍tan‍α=,并能灵活应用这些公式.(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基本用途: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出该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当然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会更方便);化简同角的三角函数式;证明同角的三角恒等式.(4)两套诱导公式可概括为k·90°+α(k∈‍Z‍)的各三角函数值,当k为偶数时,得α的同名函数值;当k为奇数时,得α的余名函数值,然后在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5)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因此,常用于求值和化简.‍3.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步骤:[任意负角的三角函数任意正角的三角函数0°到360°的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即:负变正,大化小,诱导公式变锐角.‍4.同角三角函数式和诱导公式的应用——求值、化简、证明‍(1)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该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①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及这个角所在的象限,此类情况只有一组解;②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但该角的象限没有给出,解题时首先要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这个角所在的象限,然后分不同的情况求解;③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是用字母给出的,这时一般有两组解.(2)三角函数式化简的要求①项数尽量少;②函数种类尽量少;③次数尽量低;④尽量不含分母;⑤尽量不带根号;⑥能求出值,求出数值.(3)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般方法①化繁为简: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②左、右同一: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或值).③变换结论:即改证与其等价的结论.‍‍【说明】‍在计算、化简或证明三角函数式时,常用的技巧有:(1)“1”的代换.为了解题的需要,有时可以将1用‍sin2α+‍cos2α去代替.(2)切化弦.利用商数关系把正切化为正弦和余弦函数,在三角函数的变换过程中,往往利于发现等式两边的关系或使式子简化,但有时也需要化弦为切的变换.(3)整体代换.将计算式适当变形使条件可以整体代入,或将条件适当变形找出与算式之间的关系.(4)充分应用代数公式.如a3±b3=(a±b)(a2ab+b2),或(a±b)3=a3±3a2b+3ab2±b3.‍‍题型一:诱导公式的应用‍[例1]:‍化简:sin‍(‍π‍-α)+‍cos‍(‍π‍-α)(n∈‍Z‍).‍‍练习:‍已知α是第三象限的角,且(1)化简f(α);(2)若‍cos‍(α-)=,求f(α)的值;题型二:已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例2]:‍(1)已知‍cot‍α=-3,且α∈(,2‍π‍),求角α的其他三角函数值.(2)已知‍cot‍α=-3,求‍sin‍α,‍cos‍α的值.(3)已知‍cos‍α=m,(|m|<1),求角α的其他三角函数值.‍练习:‍已知=-1,求下列各式的值:(1);(2)‍sin2α+‍sin‍α‍cos‍α+2.‍‍题型三:‍sin‍θ±‍cos‍θ与‍sin‍θ、‍cos‍θ的互化问题‍[例3]:.(2012年高考(辽宁))已知,(0,π),则=A.1B.C.D.1‍练习:(1)(2012年高考(大纲))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A.B.C.D.(2)(2011辽宁)设sin,则(A)(B)(C)(D)‍题型四:化简与证明‍[例4]:‍化简(-)×(-).‍‍练习:‍当x≠(k∈‍Z‍)时,的值‍(‍‍)‍A‍.恒为正‍‍‍‍B.‍恒为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