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授课大纲)(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5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史学理论(授课大纲)(1).doc

史学理论(授课大纲)(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史學理論.授課大綱.2004下.彭明輝史學理論.授課大綱.2004下.彭明輝..史學理論(授課大綱)彭明輝開課系級:歷史系一年級授課教授:彭明輝科目代號:103063-001時間:二56教室:季陶340414一、任課教師簡介3(一)史學著作3(二)編輯與合著3(三)散文及其他4二、課程旨趣4三、課程進度5四、上課倫理6五、基本參考書6六、成績計算方式8七、授課大綱9(一)課程說明9(二)導論(做為一個歷史系學生的基本認知與學習態度)9(三)歷史是什麼11(四)文史工具書的使用12(五)論題選擇13(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14(七)史料的蒐集與考證15(八)歷史學與社會科學17(九)卡片、電腦與歷史研究18(十)口述歷史19(十一)方法與方法論20(十二)轉型時期的西方史學21(十三)當代史學的巨流:年鑑學派史學21八、研究計畫編寫模式23九、MLA簡明論文格式26十、新史學撰稿格式28十一、APA簡明論文格式30學期報告封面39任課教師簡介彭明輝,台灣花蓮人,筆名吳鳴,原籍客家,1959年生,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1981),政治大學歷史學碩士(1987)、博士(1993)。研究範圍為中國近、現代史學史;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內容主要以成長經驗和歷史思維為主題,記錄了1960-1980年代的花蓮農村生活,並以所受史學訓練,關懷花蓮這片土地的人文經驗,1990年代以後漸轉向學院式思考;曾任《聯合文學》執行主編、叢書主任,聯合報編輯;現任政大歷史系教授。史學著作2002《晚清的經世史學》,台北:麥田出版社,388pp+xiv;256,956字。2002a《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麥田出版社,294pp+viii;168,939字。2001《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系》,台北:稻鄉出版社,258pp+x;144,059字。1995《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423pp+ix。1995a《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271pp+ix。1991《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62pp+i。編輯與合著2000《高中文化史》,台南:南一書局;撰寫第4,5,9章;與王文裕、葉高樹合著。2000a《高中文化史.教師手冊》,台南:南一書局;撰寫第4,5,9章;與王文裕、葉高樹合著。1997《認識臺灣:社會篇》,台北: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教科書;撰寫5章11節;與林富士合著。1997a《認識臺灣:社會篇教師手冊》,國民中學教科書教師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撰寫參考資料部分;與朱桂芳士合著。散文及其他2003《來去鯉魚尾》(旅行文學),台北:紅樹林出版,176pp。2003a《豐田和風情》(旅行文學),台北:紅樹林出版,176pp。2000《浮生逆旅》(散文),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20pp。1995《歷史花蓮》(通俗歷史讀本),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185pp+viii。1992《我們在這裡分手》(散文),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82pp。1990《素描的留白》(散文),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69pp。1988《晚香玉的淨土》(散文),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08pp。1988a《結愛》(散文),台北:圓神出版公司,207pp+vi。1987《長堤向晚》(散文),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53pp。1985《心路》(散文),台中:晨星出版社,253pp+vi。1984《湖邊的沈思》(散文),台北:九歌出版公司,232pp。課程旨趣“史學理論”為歷史系一年級新生入門課程,介紹如何閱讀史書與寫作歷史學報告、論文之方法,其內容部分與中西史學史、史學方法論等課程略有重複,為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又能給予大一學生適當的入門引導,本課程在中西史學史部分祗做概略式的介紹,而著重於史學的基本認識,歷史寫作的入手方法,以及近代新史學的形成等領域。上學期的課程主要是史學的基本認識與歷史寫作的入手方法等範圍。由於過去的歷史教育,使一般人以為一些歷史年代,一些歷史人物,一些歷史事件,就是歷史;在這門課,我們希望能夠稍稍引導同學進入真正的歷史學領域,包括對史料的鑑別,如何在各種矛盾的材料中,找出可能的歷史解釋;我們也希望在這門課引導同學認識歷史的思考方式,如何做卡片、找資料,如何利用工具書,如何使用電腦幫助我們查尋資料,如何使用電腦撰寫歷史論文,歷史論文寫作的規範等等。我們更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