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的传递.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的传递.ppt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的传递.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能量的传递。(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传递过程(以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时的分流情况总结如下:♨特别提醒:(1)某营养级在一定时间内的能量流向除自身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流向分解者外,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可能留到下一时间段继续流向上述三个方向。(2)除第一营养级外,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3.能量流动特点。(1)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逐级递减。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4.生态金字塔类型。象征意义♨特别提醒: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及应用掌握不全面1.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1)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②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2)在食物网中分析:如在A→B→C→D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l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10%)3。(3)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2.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食物链。(1)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级别越低。(2)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如据下图1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的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2所示。3.高考命题角度。(1)给定食物网(链),按照要求进行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2)根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确定食物链(网)。【例1】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解析: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是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大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能量的10%~20%,不是占摄入量的10%~20%。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的流向不是单一的,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是单向的。答案:A规律总结跟踪训练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2+C2+D2)B.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B2+C2+D2)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lD.图中B1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解析: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的输出量D1,等于A2+B2+C2+D2,A错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等于A1`+B1+C1+D1,B错误;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是生产者的输出量/输入量即D1/W1,C正确;同化量=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呼吸消化量,A1是呼吸消耗量,则B1+C1+D1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D错误。答案: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比较(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2.温室效应。(1)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