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暑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案.pdf
上传人:是你****嘉嘉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例中暑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案.pdf

一例中暑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例中暑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案一、前言中暑是临床常见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功能和中枢神经障碍,可分为先兆性、轻度和重度中暑,若无有效治疗,易造成人体多器官衰蝎。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暴晒或运动量过大后,身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极限,机体局部和全身热量超过体温调节的限度,从而导致中暑。军人群体常进行高强度体能作业,因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易出现劳力性中暑,具有较高的中暑发生率。中暑分为三大类:如轻度中暑、中度中暑、重度中暑。轻度中暑时体温正常,意识不改变,且神志清楚。中度中暑体温升高,一般为38-40℃,意识改变,会有一点昏迷,且很快会自我恢复意识,没有很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重度中暑体温升大于40℃,表现为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如晕倒后会全身抖动,发冷。中暑发病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中暑损伤因素作用于身体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却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中暑发病率在不断的增长。患者罗某是一位建筑工人,事发当日天气炎热,患者在太阳暴晒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浑身无力、头晕、皮肤灼热、大量出汗的症状,最终导致中度中暑。二、设计依据(一)病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既往病史症状罗某男36建筑工人无头晕手脚无力体衡阳温(二)患者自述现有症状:会伴有头痛、头晕、时不时口干、流多汗等症状。发病时间:2020年9月10日。4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个人史:生于原籍,没有不良嗜好。是否服用药物:未服用。三、设计方案(一)患者自述和检查结果总结患者:罗某,男,36岁某地的建筑工人,发病当天早上10点多开始到工地上搬运建筑材料。天气很炎热,他出门时准备了一大瓶水,没一会儿水就喝完了。在高温下工作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饮水,导致罗某体温上升,乏力,头晕目眩。温度计检测显示其体温达到38.5摄氏度,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情况。根据病症表现,医生诊断其为中度中暑。(二)向患者介绍疾病概要和用药原则中暑是临床上最常见急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功能和中枢神经障碍,可分为先兆性、轻度和重度,若没有有效治疗,易造成人体多器官衰蝎。中暑多发于较大湿度和高温环境中,而军人常进行高强度体能作业,因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易出现劳力性中暑,具有较高的中暑发生率。(三)药物推荐1.口服药代表药物1:藿香正气口服液图1藿香正气口服液解表除湿,理气和中。用于受寒发热、长时间头疼体虚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状如有:头痛头昏、胸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用法用量:口服,一天两次,一次5-10ML。不良反应:(1)症状:恶心呕吐、过敏瘙痒、头晕等。(2)本品中甘油酒精(乙醇),对酒精过敏患者会出现休克;酒精(乙醇)不能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5药联合使用,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主要症状为: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甚至有休克等症状。(3)大量服用本品会出现抽搐。注意事项:(1)忌烟忌酒及少吃辛辣、生冷和油腻食物,饮食清淡。(2)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滋补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不建议0-8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年老衰弱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如有呕吐泄泻严重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6)本品含酒精(乙醇)40%-50%,服药期不能与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药联合使用,不然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此外,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7)本品含生半夏,应严格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不能过量或长期饮用。用药后如出现说明书描述的不良反应或其他不适时应停药观察,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8)服药3天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立即去医院就诊。(9)对本品中含有成分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代表药物2:人丹图2人丹驱风、健脾、健胃。作用于消化不良,有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用法用量:与水吞服,一次0.1~0.2克。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婴幼儿、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饮食需要清淡,不可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2)服药期间同时不能服用滋补性中药。6(3)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