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中医外科总论一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0.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用资料】中医外科总论一PPT.ppt

【实用资料】中医外科总论一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外科总论一《水榭人物画像石》东汉原石长厘米、宽厘米、厚24厘米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出土。石刻画像共三层,中层是针灸图,一神医人面鸟身,手执医针,正为病人选针刺治疗西汉现存的量器上面自铭的重量同实测重量,与250克的标准重相比,颇见参差。其每斤所折合的克数为:黾池官铜升克,楚私官铜量克,上林共府铜升克,平都铜椭量克,尚方铜椭量248克,杨氏铜椭量克。1983年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介绍如下: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合=20毫升圭=0.5克撮=2克一铢克蜀椒l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l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枚15克强乌头1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栀子10枚平均15克,枳实1枚约克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竹叶一握约12克古代外科学成就公元前1300年(商代)甲骨文中有解剖、病名记载。在治法上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公元前1300年(商代)甲骨文中有解剖、病名记载。阳生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以升丹为主的药捻蚀管祛腐,排除小型死骨,中西药液灌注、冲洗,药条填塞,以及病灶、病骨清除术,均以消灭骨死腔、解决骨与皮肤缺损等为目的,配合内服清热解毒、祛瘀通络、补髓养血的中药。口吹--液体倒灌式导尿术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病灶真的反应了疾病的本质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中医中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有机地施用于急腹症的各型各期中,作为非手术综合治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前途是极为广阔的。《三国志》卷二九《华佗传》: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1572例,非手术治愈率75.8%,中转手术率为67%;现代医学认为,症状只是疾病的向导,不能说明疾病的本质,必须透过症状进行深入检查,才能发现具体的疾病本质。葛洪认为:“凡金疮,伤天囟、眉角、脑户、臂里跳脉(肱动脉)、髀内阴股(股动脉)、两乳上下、心、鸠尾,小肠及五藏之腑输(位于胸背,去脊柱三横指)皆是死处,不可疗也”春秋以前及和缓之书蔑闻,道经略载扁鹊数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至汉淳于意及华佗等方,今之所存者,亦皆备药性,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耳。而且医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不利于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的生存。太史既长,为紫帆翁作传以报焉。《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一项明确以发展医学为目的的人体解剖活动:“莽诛翟义之徒,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始终,云可以治病。”这次尸体解剖不仅度量了脏腑的大小,还探查了血管的走行方向,可惜未见留下文字记载。1045年广西地方官府处死欧希范等五十六名反叛者,并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吴简与医生和画工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尸体的内脏器官,并由画工宋景描绘成图,这便是《欧希范五脏图》。南朝沈约(441~513),文学家。《宋书•顾觊之传》:“沛郡相县唐赐,往北村饮酒还,因得病,吐蛊虫十枚。临死,语妻张氏曰:‘死后刳腹中病!’张手破之,脏悉糜烂。”这是病人遗令妻子做病理解剖的事例,此案疑似坏死性胰腺炎或肠坏死的病例。宋《太平御览•广五行记》这样一件事,“永徽(公元652年)中,绛州有僧维则,病噎不能食,语弟子曰‘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自经而死。弟子果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皆肉鳞……是虫瘕也。”按现代医学讲,发现了食管内扁体鳞状物,即一例食管癌的病理解剖。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古代开颅术的标本31个,主要分布在西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一半以上标本在新疆、青海地区;考古学年代在距今5000~2000年。其中最早的一例是1992年出自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中期,有可靠的墓葬文化及碳十四年代参照,为距今约5000年前。颅骨标本经各学科专家鉴定,其近圆形缺损系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此标本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古代外科学的成就古代外科学的成就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五十二病方》中提出了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外科手术疗法,其手术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有效和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如强调:“先上卵,引下其皮,以砭穿隋(脽)旁,□□汁及膏口,挠以醇□,有(又)久(灸)其痏,勿令风及”,其文虽年久缺损,但仍可大致看出其手术方法和步骤是:先将阴囊之疝内容还纳入腹,然后将皮肤向下引牵,再用砭针穿刺其疝旁部位,使破出血汁等。并于其伤口“挠以醇酒”,再用火灸其疮面,并且强调不要接触风的护理要求,如此造成疝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