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作品名称一例中耳炎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案一、案例展示姓名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个人信息张某男42岁无主诉右耳胀闷半个月。现右耳胀闷堵塞,耳微痛,自听增强。大便稍秘,口苦咽干,脉弦现病史数,舌质红苔黄腻。查右耳鼓膜内陷,标志不清,周边轻微充血,鼓膜泛黄,并有液平耳内检查面。左耳鼓膜稍有内陷,双鼻下甲稍肥厚,余无特殊。医生诊断肝胆湿热型中耳炎二、设计依据(一)中耳炎的定义中耳炎是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发炎而导致的病变。主要可以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一般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相对来说比较常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本病中医称之为“耳脓”、“耳疳”等主要是因肝胆湿热、肝胆火旺、脾虚湿盛、肾元亏虚等导致。(二)中耳炎的辨证分型中耳炎的种类可分为几种:按中医方面来划分可分为肝胆湿热型、肝胆火旺型、脾虚湿蕴以及肾元亏损型。1.肝胆湿热型发病病机:肝胆湿热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风、热、湿三邪侵入人体,引动肝胆之火,1上扰清窍,湿热邪气聚于耳窍,久之化腐成脓,从而发病。临床表现:耳内出现闷涨,微痛,耳内耳鸣如机械声,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烦躁易怒等症状。2.肝胆火旺型发病病机:中医认为实证耳鸣的发病多责与肝,然肝胆互为表里,循经上扰所致耳鸣发生。实证耳鸣的发生多因肝胆火盛上犯,闭阻少阳经脉,耳窍不通而发为本病。临床表现:耳内疼痛剧烈,疼痛而引腮脑,耳内有耳鸣和严重导致耳聋,耳内脓多黄稠且带少量血色,全身可见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的症状。3.脾虚湿蕴型发病病机:耳胀为病之初显症状,多由风邪侵袭,经气闭塞;耳病为病之久,多于邪毒滞留,脏腑虚损有关,多为徐氏夹杂之证。临床表现:耳内流脓日久,脓液较为清稀,量多无臭味,多为间歇性发作,出现听力下降或伴有耳鸣,全身症状会出现头晕头痛周身乏力,面色少华,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苔淡白,脉缓弱。4.肾元亏损型发病病机:肾开窍于耳,肾气不平。则耳为受病,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会引起耳鸣耳聋等。临床表现:耳内出现流脓不畅,耳脓秽浊或豆腐渣样等特点,常伴有恶臭气味且久不愈,出现反复发作,且听力明显减退,全身症状出现神疲乏力、头晕脑胀、腰膝酸软,舌苔淡红薄白,脉细微弱。三、设计方案(一)用药思路1.中药的用药思路:中耳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进行有效的治疗,中耳炎在中医中被称为耳脓、耳疳,主要是由肝胆湿热而引起,可以服用祛除湿热的中药方剂。如中成药有二丁颗粒、蒲公英颗粒等,以上药物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对去除中耳炎的相关症状,包括患者出现的耳朵疼痛以及伴有感冒、发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都可以进行辅助治疗,甚至对中耳炎出现的脓液流出也可以进行调治。中耳炎的患者也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合理应用药物来2进行辅助治疗。需要使用一些清热除痰湿浊毒的药物来配合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养血清脑颗粒、二丁颗粒、蒲公英颗粒、补中益气丸、炎可宁片、龙胆泻肝丸、香砂六君丸。2.西药的用药思路首先应该使用足够的抗生素或者其它抗菌的药物来控制感染,减少用充血剂喷鼻,恢复咽鼓管的功能,其次导致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菌感染所造成的。可使用1%麻黄素,滴鼻,以有利于咽鼓管道通畅。(二)本案例患者用药推荐1.龙胆泻肝丸功能主治: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等。主要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应该在服药期间与滋补性中药一起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此药。服药后大便短次且频繁者,应按患者本身实际情况减少用量。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明确指导下服用。在用药3天后患者本身病症未得到缓解,应重新去医院就诊。对龙胆泄肝丸过敏者禁止使用用,属于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药品发生改变时(如:过期、包装破损等)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年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2.炎可宁片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泻火,消炎止痢的功效。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急性结膜、中耳炎、疖痈瘰疬、急性乳腺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及急性尿道感染等。主要成分:黄柏、大黄、黄芩、板蓝根、黄连。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4片,一日3次。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少饮酒或酒精性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