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3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药学院(33).doc

广东药学院(33).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广东药学院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申报书课程名称中药药剂学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主要课程□其它申报类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课程负责人周毅生所属二级学院中药学院(盖章)所属教研室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申报日期2007年5月23日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制1.课程基本信息及指导思想课程编号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层次本/专授课专业(方向)授课年度c06030218163本中药学2008c06030228064本中药学2008c06030237254本中药学2008c06030247236本中药资源与开发2008c06030256345本中药学20081-1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纽带与桥梁,本课程的教学水平的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本课程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重要地位。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中药药剂学课程内容为主体,以现代药剂学课程和相关知识为辅助,以中药药剂学各分支学科的深入为扩展,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引导学生注重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在药物剂型研究与应用中的作用。把握学科前沿将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相关学科新理论、新知识引入本课程体系的教学与实践,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创新能力与技能训练中强化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阔的视野。支撑材料:1-1-1中药药剂学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1-1-2广东药学院2004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广东药学院2005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广东药学院2006年人才培养方案。1-1-3广东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课程建设规划1-1-4广东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教学改革立项情况1-1-5广东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教学改革立项情况1-1-6广东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发表科研论文、出版学术专著情况1-2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以现代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深入开展结合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专题教学和双语教学。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开放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开放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性业务素质。2.师资队伍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学位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周毅生男1957.12教授本科学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沈雪梅女1957.1教授本科学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王岩男1972.1副研究员研究生博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崔升淼女1974.11讲师研究生博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孟江女1977、4讲师研究生博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王光宁女1979.10助教研究生硕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黄嗣航男1979.8助教研究生硕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王芳女1982.4助教研究生硕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陈求芳女1980.12助教研究生硕士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2-1队伍结构课程负责人情况介绍课程负责人周毅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药学院中药药剂学教研室主任,《广东药学院学报》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主任委员,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编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参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制定、考试指南的编写、考试命题等工作。1982年7月-2005年3月在河南中医学院任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师。1991年11月-1993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纽约MSK癌症中心进行生物药剂学研究。1993年任副教授,2001年任教授。从事药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学术作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经多年研究积淀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新技术与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药物制剂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讲授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