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装配过程使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机器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保证的,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最终质量,装配工艺过程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套件:是在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组件: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于个零件和套件构成的,车床主轴箱中的主轴组件就是在主轴上装上若干齿轮、套、垫、轴承等零件的组件,为此而进行的装配工件称为组装。部件: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个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为此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部装。车床主轴箱装配就是部装,主轴箱箱体是进行主轴箱部件装配的基准件。总装:一台机器则是在基准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为此而进行的装配称为总装。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中,常用装配工艺系统图表示零、部件的装配流程和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在装配工艺系统图上,每一个单元用一个长方形框表示,标明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的名称、编号及数量。在装配工艺系统图上,装配工作由基准件开始沿水平线自左向右进行,一般将零件画在上方,套件、组件、部件画在下方,其排列次序就是装配工作的先后次序。图5-42、图5-43、图5-44分别给出了组装、部装和总装的装配工艺系统图。图5-43部件装配工艺系统图图5-44总装装配工艺系统图2.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根据机器的使用性能要求提出的。正确地规定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机械产品设计所要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关系到制造的难易和产品成本的高低。机器由零、部件组装而成,机器的装配精度与零、部件制造精度直接有关。可以从查找影响此项装配精度的有关尺寸人手,建立以此项装配要求为封闭环的装配尺寸链。在根据机器装配精度要求来设计机器零、部件尺寸及其精度时,必须考虑装配方法的影响,装配方法不同,解算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截然不同,所得结果差异甚大。对于某一给定的机器结构,设计师可以根据装配精度要求和所采用的装配方法,通过解算装配尺寸链来确定零、部件有关尺寸的精度等级和极限偏差。完全互换装配的优点是: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产品维修方便。不足之处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完全互换装配法适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2.统计互换装配法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装配过程虽然简单,但它是根据增环、减环同时出现极值情况来建立封闭环与组成环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由于组成环分得的制造公差过小常使零件加工产生困难。实际上,在一个稳定的工艺系统中进行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时,零件尺寸出现极值的可能性极小;装配时,所有相配合零件同时接近最大与最小的可能性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统计互换装配方法的优点是:与完全互换法装配相比,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较大,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不足之处是:装配后有极少数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须采取相应的返修措施。统计互换装配方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二)分组装配法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机器结构,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采用分组装配法装配时,组成环仍按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不同的是要对组成环的实际尺寸逐一进行测量并按尺寸分组,装配时零件按组号配对装配,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分组法装配的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很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不足之处是:额外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和存贮的工作量。组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认真校核各有关组成环的尺寸,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修配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修配装配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调节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分述如下:1.可动调整法可动调整法的主要优点是:组成环的制造精度虽不高,但却可获得比较高的装配精度;在机器使用中可随时通过调节调整件的相对位置来补偿由于磨损、热变形等原因引起的误差,使之恢复到原来的装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