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解答题专项知识点(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易错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解答题专项知识点(含解析.pdf

《易错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解答题专项知识点(含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解答题1.某农户家准备出售10袋大米,称得质量如下:(单位:千克)182,180,175,173,182,185,183,181,180,183(1)填空:以180千克作为基准数,可用正、负数表示这10袋大米的质量与180的差为;(2)试计算这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解析:(1)+2,0,−5,-7,+2,+5,+3,+1,0,+3;(2)1804千克【分析】(1)规定超出基准数为正数,则不足部分用负数表示,即可;(2)把第(1)题10个数相加,再加上180×10,即可.【详解】(1)以180千克为基准数,超过180千克的记作正数,低于180千克的记作负数,那么各袋大米的质量分别为:+2,0,−5,-7,+2,+5,+3,+1,0,+3,故答案是:+2,0,−5,-7,+2,+5,+3,+1,0,+3;(2)(+2+0−5-7+2+5+3+1+0+3)+180×10=1804(千克),答:这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1804千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4(1)1287-15;(2)12233122.5解析:(1)2;(2)7.【分析】(1)先去括号,再进行有理数运算即可;(2)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详解】解:(1)12﹣(﹣8)+(﹣7)﹣15=12+8﹣7﹣15=(12+8)+(﹣7﹣15)=20﹣22=﹣24(2)﹣12﹣(﹣2)3÷+3×|1﹣(﹣2)2|55=﹣12﹣(﹣8)×+3×|1﹣4|4=﹣12+10+3×|﹣3|=﹣12+10+9=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3.某校七年级(1)至(4)班计划每班购买数量相同的图书布置班级读书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购书量与计划有出入,下表是实际购书情况:班级1班2班3班4班实际购买量(本)a33c21实际购买量与计划购买量的差值(本)12b89(1)填空: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这4个班实际共购书多少本?(3)书店给出一种优惠方案:一次购买不少于15本,其中2本书免费.若每本书的售价为30元,请计算这4个班整体购书的最低总花费是多少元?解析:(1)42,+3,22;(2)118本;(3)3120元.【分析】(1)由于4班实际购入21本,且实际购买数量与计划购买数量的差值=-9,即可得计划购书量=30,进而可把表格补充完整;(2)把每班实际数量相加即可;(3)根据已知求出总费用即可.【详解】解:(1)由于4班实际购入21本书,实际购入数量与计划购入数量的差值=-9,可得计划购入数量=30(本),所以一班实际购入30+12=42本,二班实际购入数量与计划购入数量的差值=33-30=3本,3班实际购入数量=30-8=22本.故答案依次为42,+3,22;(2)4个班一共购入数量=42+33+22+21=118(本);(3)由118157余13得,如果每次购买15本,则可以购买7次,且最后还剩13本书需单独购买,得最低总花费=30×(152)×7+30×13=312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应用.在生活实际中利用正负数的计算能力,并通过相关运算来比较大小,进而得出最佳方案;这里要注意,生活中在选择方案时,要注意所有可能的情况.4.给出四个数:3,4,2,6,计算“24点”,请列出四个符合要求的不同算式.(可运用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用括号;注意:例如4(123)24与(213)424只是顺序不同,属同一个算式.)算式1:_________________;算式2_______________;算式3:_________________;算式4_______________;解析:342624,342624,643224,43624624.【分析】由241212,可得342624,由2438,可得342624,由24124,可得643224,由2446,可得43624624,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算式1:34261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