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

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养生学教学大纲(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码040531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教研室课程名称中文名称中医养生学英文名称HealthPreservationofTCM教学目标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学习了解中医养生的文化根源性;系统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学习掌握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制定养生计划和方案。技能:运用临床实例、图片展示、视频学习等方法,与书本知识的相互印证,培养学生的养生思维能力、养生自律能力和实际操作指导能力。态度: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他:尊重学生,关心差生,促进转化。课程负责人课程群□人文素质与素质拓展课程群√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课程类型□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教学模式√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授课语言√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英文□其他外语学分学时学分2分总学时162学时成绩评定方式项目百分比(%)出勤/学习态度10%课堂讨论10%课外作业20%期中考试0%期末理论考试60%实践考核0教科书(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中医养生学》马烈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8月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汉英双语·中医养生学》刘占文、马烈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9月《中医养生保健学》马烈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9月《养生康复学》马烈光、李英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8月《中医养生大成》陈涤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9月《中医养生大要》马烈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课程网站(教师个人网址请列入)先修课程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先修课程:①中医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内经选读;②非中医类专业:中医学基础适用于:①中医类专业:所有中医类专业;②非中医类专业:汉语国际教育、食品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二、课程内容简介(50-15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中医分支学科。养生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知识结构中极为重要和必要的一环,是所有中医类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故也适合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们学习了解中医养生的文化根源性;系统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养生方法;学习掌握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制定养生计划和方案。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绪论课时:共1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养生、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养生的目的和意义;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了解:学习要求和方法。讲解中医养生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讲解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概念。讲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讲解养生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学习中医养生学的重要性。思考题:养生与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什么叫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养生的目的是什么?中医养生学有何时代意义?基础篇第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黄帝内经》的养生成就和地位;孙思邈的养生认识。熟悉:道家、儒家、释家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讲授《黄帝内经》的养生成就和地位。分别讲授道家、儒家、佛家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影响。介绍、推荐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补充资料,讲授孙思邈的养生认识。思考题:1、试述《黄帝内经》一书的养生成就和地位。2、试述孙思邈的养生认识。3、道家、儒家、佛家分别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何影响?第二章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生命观掌握:精气神三者对生命的不同影响及相互关系;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熟悉:精气神三者的概念及产生和活动特点。了解: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生命的运动形式。讲授精气神三者对生命的不同影响及相互关系。讲授生命的恒动性,讲授生命的运动变化过程。介绍精气神的来源及生命的运动形式。思考题:精气神三者各对人的生命有何影响?精气神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说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寿夭观掌握:影响寿夭的后天因素。熟悉:寿夭观的先天禀赋学说。了解:命门学说。配合教材,补充资料,讲授人类寿命的上限。重点讲授影响寿命的后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