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李贽导入:在四位思想家中,李贽是最先对孔子谎言进行揭露的,我们通过三则材料,分析李贽异端思想的表现: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材料2: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李贽也招收女弟子。材料3: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之常情),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天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问题:通过材料,归纳李贽异端思想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简单讲解材料内容,总结李贽的基本主张。(1)反对孔子思想权威(人人有权作自己的判断);(2)提倡男女平等;(3)强调个性自由发展;进一步提问:李贽对孔子谎言到底有哪些揭露?教师总结:思想家李贽的反权威、反传统、反教条的异端思想,在当时也遭到了压制,李贽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对自己的追求无怨无悔。史料:一天,李贽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恃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恃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史料: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和他对孔子谎言的揭露,提高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史料,导入下部分背景的分析。二、背景:导入:通过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对李贽悲观的分析,提出他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使他有了这样的异端思想产生?(课件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一: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出现了“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的悲惨局面。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以及民变、兵变,预示明王朝即将走向灭亡。材料二:明《南都繁会图》、宋应星《天工开物》大型织机图片材料三: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材料四:利玛窦和《几何原本》图片学生代表展示,总结。师生归纳思想家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分析产生其进步思想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原因,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王夫之生活经历: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青年时代参加了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开始了为时40余年的隐居生活潜心从事学术研究。作品:《船山遗书》、《读通鉴论》(课件展示)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材料1: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理:客观世界;气:物质实体材料2:“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事物形态;神:思维活动;物:客观事物问题:总结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如何理解理在气中?(强调“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即: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中。)(2)分析朱熹和王夫之了解事物方法的不同。(朱熹:格物致知,是通过实践,加深对已经存在的理的体验,即在实践之前天理已经存在;王夫之:“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客观事物,即注重实践,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补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王夫之的主张:王夫之批判了程朱理学中理在气先和格物致知的思想,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2、黄宗羲生活经历:浙江余姚人。号梨洲先生,参加过抗清斗争,精通天文算学和地理。作品:《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课件展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1:“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3: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问题:总结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